蝗虫鸡(吃蝗虫的鸡叫什么鸡)
导语:一碗带毒的鸡汤:虫子(蝗虫)为什么从未被真正战胜过
蝗虫
刘慈欣先生的《三体》中有一个经典的章节:在三体人碾压性的科技优势面前,人类被视作虫子集体陷入绝望。为了让汪淼和丁仪重新振作,那位非主流的警官大史带领他们来到一片满是蝗虫的麦田,用一个铁的事实向他们宣扬了一条著名的“毒”鸡汤:虫子(蝗虫)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体长不到60毫米,寿命只有短短的2、3个月。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小虫子,却给人类带来了长期的噩梦。千百年来,人类对它们恨之入骨,竭尽全力的想消灭它们。用尽各种毒剂,引进培养它们的天敌,搜寻并毁掉它们的卵,用基因改造使它们绝育;用火烧它们,用水淹它们,甚至把它们当做蛋白质吃掉……这场漫长战争伴随整个人类文明,但直到今天这种小虫子照样骄傲的翱翔于天地之间,它们的数量也并不比人类出现前少。
蝗灾
人类为什么无法战胜蝗虫?从物种的演化来分析,这种低熵的小虫子又有什么样过人的本领呢?
首先是“生物低级性的保持”(这个词是我发明的)。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并不是越高级的物种就一定具有生存优势,高级的物种往往受到它食物链和环境、气候的制约,而且一旦发展成型就很难改变。譬如说熊猫爱吃竹子,竹子的数量反过来就制约了熊猫的数量;狮子生活在炎热的非洲草原,温度在无形中就成为了限制狮子种群数量的因素之一,这是高级物种难以克服的弱点。但蝗虫不一样,作为一个低级物种,这种小虫子没有喜好不会思考,只受原始基因的驱动。在它短短的一生中只有一个简单的目标:要活下去,不惜一切代价的活下去!
因此它们不论食物的口味,不管环境是否舒适,只要能活下去就不惜一切代价。植物的种子可以吃、花可以吃、叶子可以吃、疯狂的时候甚至植物的茎、根也可以吃……总之是一路扫荡,寸草不生,不放过任何补充能量的机会。哪怕是前方的气候和环境并不一定适于自己的种群,也会一往无前。
蝗灾
第二是超强的繁育能力。这几乎也是所有低级生物的特性,在残酷的自然界任何一个低级的物种,要想延续自己的种群只能大量的繁殖,以种群的数量来对抗自然界的风险,蝗虫也是一样。据统计,全世界共有10000多种蝗虫,虽然根据不同的气候环境繁殖次数有所不同,但都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一只成熟雌蝗一生平均产卵200一1000粒,即便按最低的两代和最低产卵数量来来计算,一只蝗虫也会在短短几个月内变成200×200=40000的庞大种群。
第三是超强的迁移能力。作为一个低级物种,蝗虫很幸运的进化出了一双翅膀。再加之过轻的体重,使得它们能够借助气流,以每天150公里左右的速度进行长距离快速迁移。不要小看这个速度,这样的速度不仅超越了当年纵横驰骋的成吉思汗骑兵,也超越了现代摩托化坦克集群的攻击速度。他们像风一样纵横驰骋,像云一样随风飘扬,没有固定的方向,没有固定的目标。所过之处如秋风扫落叶,又似怒海狂潮,不放过任何一个补充能量的机会,吃掉一切,毁掉一切。
很多人认为蝗虫只会给农业带来危害,实际这种小虫子往往会吃掉沿途一切的植物,给畜牧业、林业都会带来危害,甚至引发一场生态灾难。
蝗灾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在漫长的自然演化过程中,蝗虫之所以从未被人类真正战胜并不在于它的强大,而恰恰在于它的弱小和不傲慢,它们随天时而动,无知而无惧,不放过任何一个生存的机会。虽然站在人类角度,它是可恶的害虫,迄今为止也没能为它找到有益于人类的功用,但它们也是自然和生态的一部分。相信,随着人类对自然了解,终有一天人类会为它们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色,让它们为自然、为人类服务。
我们都是阴沟的虫子,但总要有人想仰望星空!深度解读科幻,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本文内容由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