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深沪拳头母泉州小吃(晋江深沪拳头母的配料怎么做)

导语:传统文化之泉州深沪拳头母的来源和传说

传说一两百年前,晋江深沪的渔船条件很差,既没有冰柜,也无法保障安全。若遇7级以上的风,渔夫都不敢出海。因此,鱼不是天天都吃得到。没有鱼吃的时候,村民只好吃猪肉,或用猪肉制作成肉丸子。而做肉丸时不能有一丝肉筋,村民便把筋全部挑出来。

挑出来的肉筋怎么办?有人奇思妙想,把肉筋和鲜肉搅碎捏成团。后来有人觉得味道单一,又添入香菇等辅料,还把这个“新物种”取名“筋头母”。由于肉筋无法完全搅烂,“筋头母”不似丸子那般浑圆平整,看起来像拳头,且“筋头母”的闽南语发音近似“拳头母”,于是不知从何时起,它便改名成为“拳头母”,流传下来。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就是始于颜值,忠于人品,败给岁月。用在拳头母的身上也是十分恰如其分的,始于颜值型式紧握着的拳头,忠于它的独特好味道,败给岁月记忆中味道永远是最好。

先将猪肉切成条状,放入搅碎机搅碎。“猪肉一定要买今早现杀的,既有瘦肉也有肉筋,否则影响口感。”待猪肉出现黏度时,他一点一点地往里倒水搅拌,再把肉泥捞上来,将称好的淀粉缓慢倒入并揉匀,1斤猪肉配2两水1两淀粉。此时猪肉从粉红色变成了米色。

若要做肉丸子,进行到此就快完成,但拳头母不同。往肉泥里放了些切碎的香菇、肥肉,蒜蓉和炸好的葱头,这样味道才香。待配料完全和肉泥糅合在一块后,他开始烧水,然后把左手手掌摊平,右手抓起一把肉泥放入手掌,伸直食指,绕着肉泥反复打圈,直至肉泥变成一巴掌宽、三根指头粗的圆筒状,再放入沸水里。

大火快煮下,拳头母很快浮到水面。不要立刻捞起来,而是观察色泽,用筷子扎一扎,“变软就代表熟了”。几分钟后,捞起锅里的拳头母,此时它们呈白色,夹杂一些香菇的黑色,就像一个个握紧的小拳头。

夹起被剪成小块的拳头母,蘸了点酱醋后放入口中,香菇的香气和肉味相得益彰,二者再被葱头油香巧妙调和,可口生津。轻轻咬动,也许是肉筋的关系,嚼劲十足,让人忍不住再吃几块。

这是最简单的吃法,很多年轻人喜欢把它切成小块当下酒菜,吃法依个人喜好可以千变万化。而且拳头母还可做面线、卤面的材料,或同韭菜、蒜叶等炒着吃。

本文内容由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