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吕后独掌大权到窦太后垂帘听政为何汉朝不管(汉吕后专权)
导语:从吕后独掌大权到窦太后垂帘听政,为何汉朝多出外戚干政之事?
一叶半花堪再拜,同生同死无分别。笑青青、吕雉戚姬坟,难言说。
在早期的人类群居生活中,女性由于具备生育能力而成为了族群的核心人物,全部的生杀赏罚大权皆掌握在她们手中,这就是母系社会的由来。随着时间流逝,父系社会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母系社会。从夏朝开始,父系社会俨然成了华夏民族的不二选择。
上图——吕后影视形象
不过在父系社会中,仍然有女性执掌大权的时刻,这种情况被称为外戚干政。外戚干政的具体含义是指东亚封建社会中的君主母族、妻族,在特殊情况下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西汉时期一度达到巅峰。
一、西汉时期的外戚干政始于吕后西汉是由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政权,刘邦在四十九岁高龄毅然决然起兵反秦,他先后战胜了秦朝和西楚政权,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开创了第二个大一统王朝。然而这位开创盛世的强者没过上几年好日子,就在六十二岁那年因御驾亲征时受箭伤而死。
上图——汉高祖影视形象
由于高祖去世前已经册立了太子刘盈,所以后者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帝位,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可惜惠帝虽然年轻有为,但是上天似乎没有给他安排一个好命运,在继位七年后,他就英年早逝: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
惠帝死后,其生母吕后顿时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以致于在葬礼上的举动完全不像刚经历丧子悲痛的女人。
这也难怪,惠帝是吕后重点培养去保障刘氏和吕氏基业的心血,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却意外早逝,任谁遇到这种打击都难以做到若无其事一般。
上图——汉惠帝影视形象
为了去弥补惠帝离世的空缺,吕后也曾经一度想培养一个新接班人,奈何张皇后年龄小不争气,没有为惠帝留下嫡长子,而吕后看好的其他人又不具备法理基础,很难得到功臣集团和刘氏集团的认可。
思来想去之后,吕后决定撸起袖子亲自上阵,她借助之前积累的朝堂人脉和本部势力,成为了西汉朝堂上的真正话事人,开启了大一统王朝里首次的外戚干政。这一成就堪称前无古人,对整个汉朝四百年的基业乃至华夏两千年的封建历史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为何吕后能够获得外戚干政的基础?那么,为何吕后能够力压诸多丰沛势力,一手把持朝政呢?这就要从她的两个特点说起。
第1, 吕后比较平易近人,这个特点决定了她与绝大多数丰沛地区的原始势力都有交情,甚至影响到了后期加入汉军的势力。
当初在沛县时,高祖就好结交朋友,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名声。吕后作为他的妻子,在日常生活中少不得要和这些人打交道,并且因为自己的好性格获得了对方的支持。
上图——彭越影视形象
所以我们会看到,吕后打算除掉韩信时,萧何跑前跑后,甚至不顾生命安全将韩信骗进包围圈,也会看到彭越在被高祖惩罚后,找吕后前去说情:
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原处故昌邑。
第二、吕后的权力欲望爆棚,按理说惠帝去世后,整个吕氏已经很强大,但是她还要更上一步,在惠帝葬礼上就开始策划夺权行动。这个特点使得吕氏成功抓住功臣集团和刘氏集团处于混乱中的先机,快速在关键岗位布置上自己人,坐实了这个既定事实。
当然了,反应过来的两大集团也不会善罢甘休,相权一把手,三公之一的王陵就直接提出了异议。对于王陵的不懂事,吕后一点也不肯妥协,直接将他赶出朝堂,驱离长安,这一毒辣的手段使出后,诸臣人人自危,最终只能默认这一事实。
综上所述,吕后身上具备的这两个特点,为她实现外戚干政奠定了基础。
三、吕后的成功令后来者趋之若鹜惠帝死后,吕后又把持了朝政八年才去世,在这八年中,她的触角伸向了各个领域,无论是属于皇帝的权力,亦或是相权和军权,都被她牢牢抓在手中。
除了收集权力外,吕后还强行让两大集团和吕氏集团进行联姻,以此来为宗族多加上一份保障。
一般来说,外戚干政的最大问题是难以照顾到方方面面势力的利益,最终会被对手借由匡扶正统的大义反噬,像吕后这种安稳做到死的干政者寥寥可数。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她的手段比较强硬,二是因为她以军功二代为切入点,安抚住了功臣集团。
上图——窦太后影视形象
这两点原因也为后来的干政外戚提供了参考作用,由于吕后的成功案例在前,后来的无数人前赴后继,模仿她的手段,在立太子之前就开始争斗,提前为未来布局。
像我们熟悉的汉武帝祖母窦太后,王莽姑姑王夫人,大将军何进,都是汉朝出了名的干政外戚,这些人的成功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模仿吕后的行为。
除了成功者外,在这条路上送命的人也不少,可是由于外戚干政一旦成功会为子嗣和身后的宗族带来巨大利益,仍然有无数人前赴后继地走上这条道路。
上图——吕后影视形象
更重要的是,吕后的成功案例激发了后来者的参与热情,让她们意识到外戚干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设想,所以在趋之若鹜的庞大人群中,多出来几个成功者,拉高了外戚干政的比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结语其实在更早的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有了外戚干政,比如我们熟知的秦朝太后宣太后,就是其中的翘楚,不过宣太后当时的情况,和吕后的情况仍然差异巨大。
首先,那时候秦朝只是边陲一个小国,而非未来完成大一统的强国,小国的规模和人口有限,即使出现外戚干政现象,也很难对整个神州大地的形势造成冲击性影响,秦国正统继承人虽然和宣太后一脉争权打得火热,但是其他六国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丝毫不受影响。
其次,宣太后外戚干政的背后,有一个和秦国国力相当的楚国在背后做推手,换句话说宣太后干政的目的除了为最亲近的子孙争取利益,还要为祖国争夺利益限制。
而吕后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她的目的和前人有所区别,是以宗族壮大为己任,基本可以算作凭一族对抗全世界。再加上她所处的时代是大一统王朝而非诸侯乱战,难度非前人可与之相提并论,所以更显得难能可贵。这种前车之鉴也为汉朝的后来者提供了一份完整的参考,极大地激发起她们干政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满江红 咏并蒂虞美人》
【2】《史记·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
【3】《史记·七十列传·魏豹彭越列传》
推荐阅读:
蜀汉、东吴各自占据天险,为何却都在短时间内走向了灭亡?
本文内容由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