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父母的脾气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脾气决定孩子的命运)

导语:父母的脾气会影响孩子码,心理学家告诉你朋友孩子好脾气的秘诀?

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后代能成为出色之人,然而卓越并非自动而得,而是需经由耕耘方能绽放光芒。

在教育领域,流传着这样一条广为人知的公式:一个杰出的孩子=家庭教育60%+学校教育30%+社会教育10%。想要孩子成材,关键在于父母。但是,难道父母一定要严格管教孩子吗?其实并非如此。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看到一个孩子表现出色,成绩优异、自我独立、家务能力全面、与父母和谐相处,不禁向其父母请教育人之道,但他们却表示不知所措,常常回答道:“其实我们没什么特别的做法,孩子很自律、很主动,我们非常省心!”

乍一看,优秀的孩子好像是上天的恩赐,是来还债的,但实际上,与这些孩子深入交流后,我们会发现父母的“不干涉”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干涉”。他们通常在四个方面能够放手不管,反而促成了孩子的出色表现。

耐心引导,培养孩子自律

孩子拖拖拉拉、偷懒耽误事,一直是许多父母的心头疼。只要看到孩子拖延,大多数父母就忍不住催促。 可是即使催了上百遍,也没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催促已经变成了家常便饭,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孩子会把父母当成一个闹钟,被催时就知道时间差不多了,当父母大发雷霆时,才会开始行动。

孩子的所有时间都被父母掌控,所有的行动都要听从父母的指挥,就像一台机器一样,自己不会主动去做,甚至可能因此少动手少劳动,孩子的自我意识只会变得越来越差。有个朋友非常后悔地说,儿子从小就很拖拉,每天早上起床开始就在我不停催促中度过,学习写作业更是如此,和他爸爸也没少吼骂。现在儿子成年了,好多事不愿意和我们说实话,干啥都没信心。

孩子的拖拉其实是天性,或是时间观念不强,或是能力不足,或是对某些事情缺乏兴趣,也或许是父母过分干预。 要想理解孩子,就不能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们,而是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催促,让孩子自己提升能力、增强认知,从而自觉起来。

有一位聪慧的母亲,她的儿子上了五年级,写作业总是拖拉,但是对科技玩具却非常着迷。

母亲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为他买了一套物理玩具。为了能更多地玩玩具,儿子开始主动完成作业。他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的珍贵,因此改变了拖拉的习惯,变得更加自觉。 当孩子亲身体验到不拖拉的好处和必要性时,他们就会自发地安排自己的时间,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

&34;

许多父母从不敢夸奖孩子、赞美孩子,他们有的是怕孩子自大,有的是对孩子要求过高,总是看孩子不中意,所以不会肯定孩子。这种“打压式教育”只会让孩子气馁,缺少自信。我有个朋友已经长大了,对父亲对他的打压记忆犹新。

小儿时在客厅唱歌,父亲说难听,要像邓丽君那样才好听。一年级的时候,学习查字典,自己觉得查得很快,想显摆给爸爸看,可能是因为紧张速度变慢,爸爸就不满意了,说“哪里快了”。高中学画画,想报班试学两个星期,爸爸说画得平平无奇,没必要学,浪费钱。这位朋友自己说性格内向自卑,多少都跟父亲的打压有关系。

心理学家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赞美和鼓励,孩子就会自信、乐观、积极得多。 赞美孩子就像太阳对花朵的作用一样,在哪方面认可孩子,孩子就在哪个方面更出色,整个人生都被自信的光环照亮。赞美很简单,收起挑剔的眼光,注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就够了。

&34;

为了关爱孩子,父母总会不由自主地唠叨孩子,希望孩子能成为自己心目中期待的那个人。但是如果唠叨得过多,孩子会很反感,不但不能激励孩子,还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最近有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男孩因为无法忍受母亲的唠叨而离家出走,在深夜一个人独自坐在河边哭泣。一位民警找到他,告诉他“你现在还年轻,不懂得欣赏,到了我这个年龄,家里面最好听的三个声音分别是:父母的唠叨、孩子的哭泣、以及跟老婆的吵架声”。只有当我们开始唠叨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当年父母的心情。但是孩子无法穿越时间,他们必须经历当前的生活,如果父母的唠叨是没有意义或不正确的,那么孩子将会倍受煎熬。

经常纠错和讲道理会让孩子感到成人的控制没有止境,因此,无论你说什么,他们第一个想法是要保护自己的自主权,而不是关心你的意见。 不断唠叨只会让孩子感到反感和抵触。 智者说话谨慎,每一句话都像千金珍贵。作为父母,不妨少说几句话,只说最重要的,只说一遍,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承担后果。 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才会理解,比我们唠叨一百遍都管用。孩子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理解和听从,但等到他们受到挫折后,想起父母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就会开始跟随父母的建议行动,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从而跟父母更亲近。 我曾经也喜欢唠叨孩子,导致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两年前开始反思,不再唠叨,只用简短的话说重要的事情,现在我们的亲子关系恢复了正常。

有一项权威调查曾针对2万名家长和小学生展开,涉及四个省市。结果表明:认为“孩子应该做家务”的家庭,孩子的表现优秀的比例达到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孩子的优秀比例仅有3.17%,相差悬殊。所以,忍住不插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家务,可以让孩子更独立。

这项权威调查告诉我们,孩子除了学习,还应该学会独立做其他事情,这样反而能更优秀。 可是,很多父母喜欢干预孩子的一切,不愿孩子独立,或许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或许是出于自我价值的追求。 比如:孩子吃饭吃不好,一直追着喂饭;孩子穿衣穿不好,直接帮他穿;孩子想做家务,嫌弃孩子弄得乱糟糟,或者害怕孩子受伤;孩子写作业,还要坐在一边监督。

在孩子该学会独立的年龄,却不放手让孩子学习,过了这个年龄,要让他自己做事却很难了,因为孩子已经形成依赖、养成惯性。 但是,少部分父母却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让孩子自己做事,一点点积累,让孩子轻松学习,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就能自由翱翔。

总结:优秀的孩子并非出自父母严格管理,而是来自父母的忍让,不逼不打不叨,不插手干预,让孩子在成长中变得自律自信、贴心独立。这样的父母无疑更省心。所以说,父母越是忍住4件事,培养的孩子越是出类拔萃。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