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寺名字的由来(报国寺有什么典故)
导语:报国名寺知多少
全国有许多寺庙,其中名报国寺的不知其数。现简介四川峨嵋山、四川乐至、福建金尧、江苏苏州、北京、上海等地的报国寺。
四川峨嵋山报国寺。坐落在峨嵋山市南面的峨嵋山麓,离城约7公里,为峨嵋山八大寺院之一。公元1615年始建,取名“会宗尝",意为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寺里供奉“三教”在峨嵋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道家创始的化身广成子、儒教的楚狂。相传,峨嵋山是普贤在中国显灵说法的道场。峨嵋山报国寺在四百年间另经风雨:明末被毁,直至清顺治年间(1644一1661),由竹僧闻达重修。公元1703年(:清康熙年间),清圣祖爱新觉玄烨根据佛经中的“报国主恩"的意思,御赐“报国寺”名,并御赐匾额一方。公元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毁于一场大火.公元1857年和1866年先后两次重修.解放后,寺庙经多次维修,于1986年又重修了山门。
四川乐至报国寺。坐落在四川乐至县的金龟山上,远远望去,就如一只金龟驮着一块佛家圣土。传说报国寺中有一巨棺,棺内葬的是一位皇姑,所以称为“皇姑墓”。报田国寺也是“报皇恩、报国土恩”而得名。报国寺四面青山坏抱,槛外一泓碧潭,林木葱郁,景色宜人,千年古树,嶙峋怪石,唐季残碑,摩崖造像,蔚为奇观。结合史料推测,乐至报国寺可能始建于隋朝开皇二年(582年),至至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一千多年的岁月中,该寺同经兴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寺庙劫后重光。
福建金饶山报国寺。坐落在福建省建宁县金饶山之上,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一方古寺。始建于梁龙德年间(921年),它的建寺历史比驰名的峨嵋山报国寺、北京国寺还早。千年的历史如白驹过隙,报国寺也是历经风霜。寺内许多文物损严重。1990年,按寺庙原来的建筑规模依址重建了寺庙。寺中现有佛象35尊,最大的一尊释迦牟尼像高达6米,还有四大天王、护法大王、十八罗汉、文殊、普贤、伽叶、弥勒、地藏、观音等十三尊,塑造精致,栩栩如生,各显风姿,给人以浓重的佛教圣地的氛围。
江苏苏北报国寺。坐落在古城苏州人民路(旧名马龙街)穿心街三号。北邻著名的怡园,东有双塔,南有沧浪亭,处于闹市僻静处,颇有闹中取静,静中取禅的意境。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间,原在文庙西,名"报国禅院"。元代至元二十二年由湖道肃政廉访使捐赠重建,普照任住持,一时禅风甚盛。明初禅院录开元寺,景泰天顺年间僧志学请于朝廷改院为寺,遂成丛林。成化年间住侍成钊大扩规模,殿宇、客寮、斋堂、库房等计有数百间,占地四十七亩,成为巨刹。内现设有苏州佛教博物馆、苏州弘化社、苏州佛博弘化艺术院、苏州弘化社义诊所等佛教文化、慈善机构。
北京报国寺。位于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路北。占地17000平方米。始建于辽,明初塌毁。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 报国寺有七进院落,七层殿堂,堂后为36级高的毗卢阁。阁下有瓷观音像高尺余,宝冠绿帔,手捧一梵字轮,系神宗时景德镇瓷窑所贡献,为旧京八宝之一,谓之窑变观音,梁间曾悬《胜果妙因图》1轴。寺内还有嘉庆六年(1801)《五彩天尊仙女》1轴。现寺中仍保存成化二年(1466)御制碑,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当年登上毗卢阁,可览京城风景,此寺规模宏大,为南城最大庙宇。思想家顾炎武在京时,曾住寺院西院,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改建西院为顾亭林祠。
上海报国寺。报国寺是上海玉佛寺下院,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村碧波荡漾的淀山湖畔。
报国寺原址关王庙,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因祀关羽,故名“关王庙”。关王庙后有一株古银杏,树围达6米,高达36.5米,东西冠径达标7米,树龄已有1050多年,约为五代时所植,它是上海地区最古、最大的一株千年古银杏,也是关王庙盛衰历史的“见证人”,更是淀山湖上漫长岁月里往来船只的天然航标。1985年以来,关王庙重新整修,保持了明代古建筑风貌,并成为佛教徒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香火日益旺盛。1989年当时的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将关王庙加以修缮扩建,并改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取佛教徒齐心报效祖国之意,定为“报国寺”,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名。1990年新加坡佛教信徒赠予报国寺释加如来和观世音菩萨两尊玉雕像,玉质细腻,色泽晶莹。登上报国寺观音殿殿阁,凭栏远眺,万里碧空和波光粼粼的淀山湖点缀得更加生动、空灵。
本文内容由小莉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