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千古佳作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堪称什么(高适的代表作10首古诗)
导语:高适的千古佳作,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堪称边塞诗中的极品
边塞诗在唐诗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流派,在我国诗歌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喻为盛唐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边塞诗也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社会现实,反映出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高适是边塞诗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曾多次到过边关,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高适以其亲历的见闻来写作,著名诗作《塞上听吹笛》正是他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此诗虽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
戍楼:军营城楼。
牧马:放马。
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实景:边关塞上,冰雪消融,正是牧马时节。傍晚时分,战士们牧马归来,月色空明,忽然间,从戍楼上,飘来悠悠羌笛声。通过“雪净”、“月明”等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构成了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全诗虚实相生,搭配和谐,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真可谓唐人边塞诗中的极品。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