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仄什么是粘对什么是拗救(举例说明什么叫平仄什么叫粘对)
导语:诗词常识例谈之四——平仄之粘对和拗救
粘对
粘对是律诗中的平仄规则。
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是,如果首句用韵,由于韵脚的限制,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
五律的首联成为:
(1)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或:
(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
(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那么,什么叫粘对呢?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例解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平平仄仄仄平平
万水千山只等闲。——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仄仄平平平仄仄
乌蒙磅礴走泥丸。——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金沙水拍云崖暖,——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渡桥横铁索寒。——仄仄平平仄仄平
更喜岷山千里雪,——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军过后尽开颜。——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在律诗中,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就是补救。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这就叫拗救。
拗救常见的三种情况
(a)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b)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c)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a)(b)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a)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或(c)。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
例解
宿五松山下荀媢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这是(b)类。
本文内容由小蔼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