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之人为什么不教人(得道之人为什么都很长寿)
导语:道德经:“得道”之人,为什么不会沉溺于“声色”?
从物质的角度看,人类从文明伊始,几乎从未有过如此富足与便利。
当然,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人们在享受富足与便利的同时,也很容易陷入另一个极端——沉溺于“声色”。
老子雕像
所谓“声色”,说到底,其实就是物欲。
也就是说,与古人相比,我们更容易沉溺于“声色”之中。
那么,沉溺于“声色”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沉溺于“声色”的弊端,老子在《道德经》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们先看原文,即: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在这一章节中,老子例举了色、音、味、狩猎、难得之货五种“声色”对于人的影响,从而得出圣人或“得道”者不会沉溺于“声色”的结论。
“五色令人目盲”说的是过于缤纷的色彩,容易使人眼花缭乱;
老子画像
“五音令人耳聋”指的是太过于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
“五味令人口爽”强调过于美味的食物,容易使人舌不知味;
纵情狩猎(古代贵族喜欢狩猎),容易使人心情放荡发狂;
稀有的物品,难得之化,容易使人行为不轨。
但是,以上所说这些行为,绝非圣人(得道者)所为,言外之意,唯有未曾“得道”之人,才会沉溺于“声色”。
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得道者”,只求填饱肚子——让生命得以正常运转,而不会去追逐声色之娱,他们能够摒弃“声色”的诱惑,即不受到物欲的牵引与影响,从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老子画像
那么,“得道”之人,为什么不会沉溺于“声色”呢?
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继续探讨,即:
一、他们深知“声色”的弊端
如上所说,“声色”的本质,其实就是物欲——人们对于物欲的渴求,其背后是欲望的驱使。
因此,探讨“声色”的弊端,需要物质与欲望两个方面着手。
先说物质。
对于个人而言,尽管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都需要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但是绝大多数人却由于私心私欲的缘故,很容易产生不满足的念头——超出正常需求的范围。
我们举个例子,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月3000元的消费,就可以满足最基本的开销,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满足于月入3000元,甚至月入30000元也无法认他们满足,这就是被“声色”牵引或者沉溺于“声色”的一种表现。
老子画像
当然,这也是“声色”的弊端。
再讲欲望。
有人说,欲望是人得以生存的根本。
我深以为然。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却很难节制欲望的泛滥——除非没有条件,一旦条件具备,相信很少有人能够从欲望当中解脱出来。
更何况欲望本身,不但只能暂时被满足,而且还会越是满足越会变大,最终无法被满足。
而“得道”之人,正是深知“声色”的这些弊端,从而可以做到“去彼取此”——不会沉溺于“声色”当中。
二、他们清楚自身的真正需求
就个人而言,若是想要放弃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另外一样东西,就好比解决失恋的最好方式,就是重新开启另外一段恋情一样。
孔子问礼图
而“得道”者,之所以不会沉溺于“声色”亦是一样的道理——他们找到比“声色”更好更重要的东西。
言外之意,“得道”之人,之所以不会沉溺于“声色”,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但深知“声色”的弊端,而且还很清楚自身的真正需求。
而这其实才是“得道”之人,为什么不会沉溺于“声色”的真正原因。
当然,这也是老子在这一章节当中,表达的真正主题吧!
本文来自问过蓝天!
本文内容由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