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社会认知度是什么意思(社会认知是什么)

导语:高人总结的8个深度社会认知,看完才知有多给力!

宗教是我们的终极关怀,人类到何时都无法脱离。

——保罗·蒂里希《信仰之动力》

人类的目标在于自由、诚实、富于责任心地生活于每一个时刻当中。

——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

01

真正的自己在哪里?

很多时候我们刚冒出来的想法基本上是不准确的。太多道德概念、固有偏见一下子把你的脑袋裹挟了,很容易丧失理智,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佛教讲专注,但今天的每一个当下都被工具论和科技论的思维毁坏了。我们吃东西是为了吸取营养,不再知其美味;交谈是为了生意,并不是为了交朋友;我们读书是为了人前显摆,多些话题的谈资,并不是为了心灵的滋润和境界的提升。

苏格拉底几千年前就说过,要认识你自己。找到自己,认识到今生的所爱,然后用尽全力去拼搏,去努力,这样才能在你生命的晚年做到莞尔一笑,闭目无悔。

02

盲目的乐观和相信并不可取。

当下很多人,不管现实状况如何,相信简单的进化论,相信美好的世界会从天而降,相信世界永远都会有希望,未来总是好的。这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没有反思和质疑的盲目乐观,是一种信仰的毒药,只能毒害我们对世界的再认识。这种看似很好的廉价的乐观主义是享乐主义的文化塑造出来的,根本无法在历史的长河中站稳脚跟。对此,鲁迅说,未来如何取决于我们对当下的所作所为,以及对现在的深刻且悲观的认识。

说到对世界的认识,直觉很重要。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直觉。它之所以变得迟钝,是因为我们往往无视它的存在,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给社会流行话语,最终沦为意见和表象的奴隶。

大多数人沉迷于对世界的浅显认知中,只有极少数人看到了事实的真相。

03

认识到虚无并不是一件坏事。

如果一个人没有认识到当代社会中的虚无和无聊,是很可悲的。他对这个世界是什么样根本不了解,你对社会、人生、世界等这些大背景完全没有自己的认知,那活着跟蝼蚁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一个人对世界没有理解,对他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没有理解,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处于当下时代,我们只有观察并认识到虚无和空虚,才有可能承担并克服它。比如说,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在这个前提下才可能去尝试有意义的生活。

虚无主义将和存在主义一样,持续受到人类的关注,受到心灵的质问和诘难。

04

所有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腐败、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法制的不健全、环境污染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无济于事,根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一丝一毫。这些问题说到底,最根本的还是人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是价值系统和世界观的问题。在众多社会表象的背后,是我们到底如何理解生命的问题,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望问题,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一句话,最根本的还是人的觉醒问题。

自从人类的好奇心从天空移到了大地,人的问题就从来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05

乐观需要自我强制。

好的乐观是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假设。也就是说,即便你认为这个社会没希望,你也得假设它有希望。这是一种终极性的道德勇气,就如同你认为上帝不存在,但你必须得假设祂存在一样。古人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保罗·蒂里希说,人应该完全不顾“非存在”的威胁,去肯定自己的存在并赋予它意义。而在这方面,作家群体中的卡夫卡和加缪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

宁可做一个悲观而痛苦的智者,也不做盲目乐观而快乐的傻子。

06

真正的自由,在于对自己内在精神和外部世界的深层挖掘。

关于自由的定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和个人理解。大体上,我们这个社会普遍看重的是经济和物质自由。现在流行的一个概念是财务自由,实际上就是拥有更多的金钱和资源。你有钱了可以做很多事情,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往往是人们理解的一种浅显且庸俗的表象,你在追求这种自由的过程中往往会被控制得更紧。当今社会的控制无处不在,就连一般的庸俗自由都很难实现,更别说高级的精神自由了。

真正的自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要做到无名的欲求,放下各种对尘世愿望的执念。追求个人的自由,前提是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要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对自我要有敏锐的省察力。真正的自由,在于对自己内在精神和外部世界的深层挖掘。

当你处于不自由的顶点或极端,你就能准确定义和感知自由之力。

07

现代人大都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厌烦。

人们之所以能够忍受这种千篇一律的生活,就是因为他们可以偶尔地爆发,或者至少认同他人的爆发。但这种爆发,凸显的正是人们生活的无意义感与存在之荒谬感。

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他并不像橡树籽长出橡树那样完全依靠自然本能,而是首先作为一个有自我意识能力的主体而存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宗教的衰落,当今世界已经处在一个哲学意义上的“祛魅”时代,人们的存在感正在面临日益丧失的危险,心灵没有寄托,精神没有归宿,人们的内心世界正处于一种极度空虚、无聊、焦虑和绝望的状态。

现代人大都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厌烦。

08

没有爱,人类将无法存活。

有批判者认为,人类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神经官能症,抑郁症,以及人的种种其他心理疾病,表面上看是对环境的适应不良,而其实质,却是一种逃避,是人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企图逃避来自现实的或幻想的外在环境的威胁,其目的依然是为了保持自我精神的完整。

想要去除这些心灵疾病,就要还人以自由,即自己参与自己发展的能力,自己塑造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自由是自我意识的另一面,随着人所获得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多,他的选择范围和自由也会成比例地增加,自由和责任是相互成全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由,他就是机械的人,也就无需承担责任,而如果一个人不能对自己负责,那我们就不能把自由给他。但是当一个人选择了一条路,自由与责任这种伙伴关系就成了一个绝好的观念,一个互相成全的对立与统一。在这条路上,除了自由,更重要的还有爱。

对此,蒂里希说,没有爱,人无法坚强,不能坚持,因为爱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情感;它是生命的血液,是分离者重新团聚的力量。爱让万物聚合,化合,然后诞生新事物。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