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官职称为宰相(唐朝的宰相是什么官)
导语:唐朝哪些官职可以称为宰相?李世民时期大唐共有多少个宰相?
宰相,作为一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一起产生的。
宰,是主宰;相,是辅佐。
宰相与丞相不完全相同,宰相是一种制度,是最高行政长官的统称,而丞相则是一个具体的官职,丞相是宰相,而宰相的官职不一定是丞相。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华夏,正式建立三公九卿制,百官之首便是丞相。
秦汉时期,宰相是领袖制,一般都是一个人,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三公九卿制
不过,宰相的相权从一开始便是皇帝的皇权的威胁,一部中国政治史,便是皇权与相权的争斗史,结局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废掉了宰相制度,从此皇帝直接管理六部。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宰相是委员制,这也是皇权对相权的一种稀释。
那么,唐朝的哪些官职可以被称为是宰相呢?
1、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三省六部制
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
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在政事堂联合办公,同为宰相,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
那么,宰相是不是就这三个官职呢?不是的。
李世民
唐初因为李世民曾任尚书令,故之后无人敢再任尚书令。于是尚书省便由尚书左右仆射再加“知政事”到政事堂办公,从此尚书左右仆射也是宰相。
2、唐高宗时期,尚书令正式废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尚书令废除后,尚书左右仆射需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方可成为宰相。
在唐朝,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均为三品官,故曰“同中书门下三品”。
而“平章”就是办理的意思。
比如长孙无忌便曾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长孙无忌
随着尚书令的废除,政事堂在武则天时期迁入中书省,李隆基时期改名为“中书门下”。
于是,不是尚书左右仆射的官员,只要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入政事堂便都是宰相。
3、宰相的其他名字
在唐代,除了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外,官员只要加“参预朝政”、“参加朝政”、“知政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等名号,进了政事堂(中书门下)便是宰相。
比如魏徵,最初便是以秘书监的小官加“参预朝政”而成为宰相的。
魏徵
后来,官员只有加“平章政事”之类的名号才是宰相,不加的,即使任中书令和侍中也不是宰相。
比如唐睿宗时期的张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宰相,而在唐玄宗时期任中书令,封燕国公,不再“平章政事”,便等于养老,不是宰相了。
4、同凤阁鸾台三品、同东西台三品和同紫微黄门三品也是宰相
中书省和门下省在唐朝的名字曾不断变化。
中书省,公元662年-671年曾改为西台,公元684年-705年改为凤阁省,公元713年-717年改称紫微省。
门下省,公元662年-671年改为东台,公元684年-705年改为鸾台省,公元713年-717年改称黄门省。
这便是宰相的另外三个名字的由来
狄仁杰
比如,狄仁杰就曾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5、李世民时期有二十九人任宰相
李世民贞观时期共二十三年,期间有二十九人拜相,他们分别是:
裴寂、萧瑀、陈叔达、李靖、封德彝、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温彦博、岑文本、魏征、侯君集、杨师道、戴冑、刘洎、李世绩、张亮、马周、褚遂良、崔仁师、杨宏礼、王珪、杜淹、杨恭仁、许敬宗、高季辅、张行成。
李靖
唐朝时期,出将入相还是很正常的,这二十九人中,李靖、李世绩、侯君集、张亮等均为唐初名将。
从宋朝开始,以文统武,武将入相再无可能。
本文内容由小森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