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巧言令色(孔子说巧言令色下一句)
导语:孔子也曾“巧言令色”?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话不假,可有时的“巧言令色”,未必不仁。
李林甫曾对宰相李适之说:“华山有金脉,开采后可以使国家富强,估计圣上不知道。(你要是告诉了万岁爷,算是功劳一件。)”李适之这个人是“饮中八仙”之一,不知是真实在,还是想在皇帝面前买个好儿。真就对李林甫没加防备,不但信了他的话,还颠儿颠儿地去上奏了唐玄宗。
玄宗当然很高兴,问李林甫知不知道这件事。李林甫说:“臣早就知道这件事,但是考虑到华山是陛下的本命王气所在(唐玄宗生于乙酉年,属鸡。地支酉位居西方,五行属金。华山为西岳,又富金矿,故以华山为其的本命和王气的宅舍),不可以开掘,所以不敢告诉您。”唐玄宗好像回过味儿来了:说轻点儿,你李适之不如李林甫关心朕;说重了,你这是憋着对我不利啊!总有刁民想害朕!由此疏远了李适之。李适之呢?最后居然因为抑郁恐惧而服药自杀了。
但是巧言令色有时候却是高情商的表现。
孔子路过陈国,当时的陈惠公正征调犯人修筑凌阳台。惠公急于求成,催逼甚紧,工程尚未完工,就有数人被杀,大臣谁敢劝阻就被贬为庶民,闹得人心惶惶。孔子见到惠公时,却对凌阳台大加赞美,还说惠公圣明。“美哉台也,贤哉王也!自古圣王之为城台,焉有不戮一人而能致功若此哉!”
陈惠公听后心中有愧,悄悄把抓来的人放掉了。孔子说过,“谏者有五,吾从之讽”,劝告人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好用的是讽谏,不顾对方的感受与尊严,一味“以死进谏”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也是“巧言令色”, “鲜矣仁”吗?
如果为了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包藏祸心,却装出来和颜悦色,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像李林甫一样口蜜腹剑,必然“鲜矣仁”。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这样的人,不可不防。可是需要展现高情商的时候,就别非得坚持什么“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了。
本文内容由小碧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