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怎么产生的(农村土地农民个人所有制)

导语:当阳生产关系——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全面完成土地改革后,农村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土改复查完成较早、较好的乡村,中共当阳县委开始动员农民,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按照&34;的原则,农忙季节,实行互助换工,解决单家独户难以克服的困难。先是组织季节临时性互助组,后来逐步发展,巩固提高为常年性互助组。

1951年冬,全县试办14个临时性互助组。锦洪乡季士国互助组和半月乡王荣义互助组建立后,在春耕农忙季节,劳力、耕牛、农具合理安排使用,显示了组织起来的好处。春耕生产结束,中共宜昌地委和当阳县委把两个互助组作为典型,分别介绍和推广。王荣义互助组建立后,在春耕农忙季节,劳力、耕牛、农具合理安排使用,显示了组织起来的好处。春耕生产结束,中共宜昌地委和当阳县委把两个互助组作为典型,分别介绍和推广。王荣义互助组和季士国互助组的示范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互助组的迅速发展。

1952年底,全县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5317个(其中常年性互助组32个),入组农户44901户,占总农户的74.34%,平均每组八九户。互助经营耕地面积41556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5.1%。随着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发展,1952年以后,坚持执行&34;的原则,对已组织起来的互助组进行整顿、调整、巩固、提高。一些条件较好的临时性互助组,纷纷转为常年性互助组。半月乡王荣义互助组建立于1951年冬,在兴修水利时酝酿,开始只在收割、下种、整田、栽秧时进行互助。5户农民,7个劳力,3头耕牛,犁耙大农具9件,耕种48亩土地。夏收中,又吸收6户农民参加,并把田间管理也列入互助项目。秋收后,该组进行总结整顿,由于领导力量强,民主管理好,记工、记帐,等价交换,有两户农民向该组申请自愿入组。

1953年春,该组转为常年性互助时,入组农户增加为13户,42人,24个劳力,8个半劳力,经营耕地189.08亩,有耕牛9.5头,驴2.5头,犁、粑、炒共30张,水车一辆,主要农具齐全。至1954年9月止,全县已建立常年性互助组668个,临时性互助组4314个,入组农户39721户,占总农户的65.76%。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