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西北鬼城简介(西北地域鬼王)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西北古国——鬼国,神出鬼没,中原文明的强大劲敌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西北鬼城简介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西北鬼城简介(西北地域鬼王)

鬼国,即鬼方,是商朝时期居于西北方的一个游牧部族,其势力范围西到陇山和渭水流域的广大地区。《世本-帝王本记》记载说,陆终娶鬼方氏之妹女嬇(kuì),怀孕三年而生六子。这恐怕是有关鬼国的最早讯息了。

鬼方一词在文史古籍、出土青铜器铭文中多有记载,比如《易经·未济》记载:“震用(以雷霆之势)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封疆裂土)。”鬼方在商周时期一直是中原文明的一大危害,经常神出鬼没,侵扰中原。周宣王时曾出兵讨伐的猃狁,其实就是鬼方部族的一支。从所有史料记载来看,鬼方与中原国家的战争都无一不是鬼方先行骚扰,然后中原人再进行抵抗。中原国家对鬼方似乎除了征讨杀掉一拨后,也只有靠驱逐,所以甲骨卜辞有“鬼方易”的记载,意思是鬼国人不断向远方迁逃(中原国家驱逐之结果)。但这极容易死灰复燃,这也是商周以来双方战伐不断的原因。

“鬼”字来历,从甲骨文的“鬼”字可以看出,上面是个类似面具一样的“田”字,下面是个“人”,张着双手,其意像为一个“巫师”戴着“面具”做着奇怪的动作,表示远古部落的一种祭祀仪式。后引申为鬼怪、幽灵之意。从这点来说,鬼国是以祭祀来命名的,但也有说法“鬼”是个地形字,是根据当时族群部落的范围形状来依样画葫芦的。而且“鬼”字不论在甲骨文或金文中,写法不一,字形差异较大,犹其后来的金文,差异更大,自然也会误会产生多种不同解释。但甲骨文中,除了前一种带“人”字,后两种则带“示”,其实“示”在甲骨文中作“T”,是祭台的形像字,后来“示”字作为汉字的偏傍,其组成的字大多含有“祭祀”、“礼仪”的意思。说明甲骨文中的“鬼”字不管哪种写法,都含有“祭祀”之意。至于到底如何,各位不妨自己去想像。

《竹书纪年》记载:“(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这与《易经·既济卦》中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说得是同一件事,意思是商武丁时曾大规模征伐鬼方,用了三年才得以取胜。也有说法古代“三”字不是指具体数字,而是指数量多,不管怎么解释,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鬼方军事实力的强大。商武丁在三十二年征服鬼方之后,再挥师讨伐南方的荆楚,这即是“伐鬼方,次于荆”。

周朝建立后,清代出土青铜器“小盂鼎”铭文中也出现了周康王时期讨伐鬼方的一次记录。铭文:“王令盂(以)伐鬼方……孚(俘)人万三千八十一人,孚(俘)马四□□匹,孚(俘)车卅两(辆),孚(俘)牛三百五十五牛,羊/廿八羊。”大意是周康王派大将盂出征讨伐鬼国,俘获了大量鬼方士卒、马匹牛羊、车辆等战利品,是一次对出师伐鬼大捷的歌功颂德,并以刻鼎为证。

鬼国族人的最后归宿不知所终,但据推测,除了一部分族人继续向北迁徙,可能一部分族人在长期的战争与兼并中被融入华夏,据说隗姓的其中一支可能跟鬼国后裔有关。近代有中国、原苏联、蒙古多国考古学家发掘及研究证明,鬼国族人迁到了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汉江小国——绞国,抛砖引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这里开始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西北古国——鬼国,神出鬼没,中原文明的强大劲敌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