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借景拙政园(拙政园的借景在什么地方)

导语:借景——拙政园的精妙所在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巧借内、外之景的手法让人叹为观止。

借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理念和技法之一, 《园冶》里讲“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另外的文献中甚至可见“其(造园)妙在借景,而不在造景”的论述。

拙政园借景北寺塔的巍峨雄伟,园内水池中倒影着塔影。

从拙政园的东园走过中园洞门,人在倚虹亭处抬眼望,就能看到拙政园借景的神来之笔。

迎面是舒展的水面,视线掠过曲桥、方亭,不远处一座玲珑宝塔露出大半个身段。

这璀璨之塔,倒映池中,有朦胧的“远”,有塔顶的“高”,还有倒影的“深”,借景一塔,满园皆活。

▲ 借景北寺塔

其实,这是园外1.5公里处报恩寺内的北寺塔。此座三国时建起的佛塔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

有着近500年园龄的拙政园,当年造园借用此景,不仅巧补了私家园林不能造塔之缺,还让人在西望中觉得园景更加幽深起来。

(下图请将手机横放欣赏)

苏州政府对整个老城区的建筑进行限高要求,尤其是拙政园和北寺塔之间的建筑,高度均不可超过北寺塔,目的就是让拙政园中可以形成借景,使游客可以从园中开阔直观地观赏到北寺塔的美景。

这是古典园林巧妙借景的典型佳例,点明了,哪个不惊讶赞叹?

梧竹幽居亭借园洞门的妙处,观一年四季变化。

▲ 梧竹幽居

中园的梧竹幽居是一座四角上翘的方亭,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景点。

亭子设了四个圆形门洞,形成漏景,可观赏春山、夏荷、秋叶、冬竹。

春借迎春花的飘扬,夏借荷花的点缀,秋借竹子的笔直,冬借冰柱的晶莹。

▲ 秋日里梧竹幽居的漏景

“梧竹幽居”周植青桐(即梧桐)及竹,以比兴神话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句意。

而园主则自比凤凰,以喻非明君不出仕之意。

过“小飞虹”廊桥,游人可上一只泊岸旱船。

此为上称瀓观楼、下名香洲的石砌画舫楼船,搁石跳板数百年停于三面叶碧鲜灵的荷池中。

▲ 香洲

因苏州园林大都筑有高高的围墙,使得园林面积更加小巧,园主为了能够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和层次感,通常会采取镜借。

它不但使园内的景色映入镜中,增加景深层次,化实为虚,而且也把实在的景观引入镜中,令人产生新奇之感,使我们共游幻像之中。

拙政园中的香洲就恰恰运用了这样的借景设计方法。

▲ 香洲镜借

明代时,据当时画家文徵明画作建起的这一建筑,一直是赏月、宴客之绝佳处。当你走入香洲正厅,透过明窗玻璃,三面诸胜尽收眼底:北看见山楼、荷风四面亭,东见倚玉轩、远香堂,南望小飞虹、得真亭、小沧浪。

唯西有屏风挡实,少掉景色,然聪明的造园人通过在此装了块大平镜,硬把对面的景色反照了过来。这照进的景色同样鲜活、深远,起到了虚实对照、同存的效果。

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借诗词为名使人不由期待揭晓拙政园这与谁同坐轩的真正面目。

这是座造型别致的建筑,因屋面状如打开的折扇又称扇亭。

为使轩亭带上更多看点,当年建亭除设计屋面成扇形外,主人又把该亭的三面空窗及吴王靠、石桌等打造出折扇形状,轩内背水一面还有一扇形窗,可见其北面的坡上的植被郁郁葱葱。

▲ 与谁同坐轩

这一座轩虽小,其朴实与实用却予人很大的方便,与清风明月有缘人同坐于此轩,赏景乘凉,把酒言欢,是万千游客心中的理想,拙政园的设计者便是把握了这种心理。

拙政园里的借景都手法高明、耐人寻味,当然这种借景远非上述几例。

巧哉,拙政园借景!拙政园这座苏州园林代表作,正等着你们去发现、寻味。

本文内容由小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