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什么意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导语:《庄子》知北游: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知北游篇”:

1.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fèn)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yān)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知”到北方的“玄水”边游玩,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

而适遭无为谓焉: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

2.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

何思何虑则知道:怎样思考,才能真正懂得“道”?

何处何服则安道:怎样做事,才能符合“道”?

何从何道则得道:依靠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3.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què)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问了三次,“无为谓“都不回答。

非不答,不知答也:不是不回答,而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知”从“无为谓”那里得不到解答,便回到“白水”南边,登上名叫“狐阕”的山丘。

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见到“狂屈”,“知”把先前的问话,再向“狂屈”请教。

4.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

予知之,将语若:“狂屈”说:我知道答案,我来告诉你吧。

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可是正想开口说话,却又忘记了想要说的话。

5.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

知不得问:&34;从“狂屈”那里,最终也没有得到解答。

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便回到黄帝的住所,见到“黄帝”,向他再问。

6.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无思无虑始知道:黄帝说:没有思索,没有顾虑,方才能够懂得“道”。

无处无服始安道:随遇而安,无所行动,才能够符合“道”。

无从无道始得道:无所依从,没有选择,才能够获得“道”。

7.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34;于是问“黄帝”,我和你知道这些道理。

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无为谓”和“狂屈”不知道这些道理,那么谁是对的呢?

8.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

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黄帝说:“无为谓”是真正正确的,“狂屈”接近于正确。

我与汝终不近也:我和你,始终未能接近于道。

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知道的人不说出来,说出来的人不知道,所以圣人施行的是不言之教。

道不可致,德不可至:“道”不能通过言语获得;“德”不能通过对话领悟。

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仁爱”是有所为的,“义理”是有欠缺的,“礼仪”是有虚伪的。

“知北游篇”主要是在讨论“道”,一方面指出了宇宙的本原,另一方面也论述了人对于宇宙和外在事物应取的认识与态度;“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本文内容由小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