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孔过滤(什么是微孔过滤器的作用)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什么是微孔过滤?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什么是微孔过滤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微孔过滤(微滤,microfiltration)微孔过滤是膜分离过程中最早产业化的一个。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制成的微孔过滤膜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叶。1918年Zsigmondy等首先提出了商品规模生产硝化纤维素微孔过滤膜的方法,并于1921年获得专利。1925年在德国Gottingen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滤膜公司—Sartorius GmDH,专门生产和经销滤膜。1949年美国、英国等国相继生产硝化纤维素膜,用于水质等的检验。
微孔过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02-10微米左右。但是在滤谱上可以看到,在微孔过滤和超过滤之间有一段是重叠的,没有绝对的界线。同时,目前各种手册和膜公司刊出的滤谱中各种膜过程的分离范围并非完全相同,而且不断在变化。
微孔过滤膜的主要特征如下:
(1)孔径均一 微孔过滤膜的孔径十分均匀。例如,平均孔径为0.45微米的膜,其孔径变化仅0.02微米。因此,微孔过滤具有很高的过滤精度。
(2)孔隙率高 微孔过滤膜的孔隙率一般可高达80%左右。因此,过滤通量大,过滤所需的时间短。
(3)滤膜薄 大部分微孔过滤膜的厚度在150微米左右,仅为深层过滤介质的1/10,甚至更小。所以,过滤时液体被过滤膜吸附而造成的损失很小。
微孔过滤的截留主要依靠机械筛分作用,吸附截留是次要的。
微滤的过滤原理有三种:筛分、滤饼层过滤、深层过滤。一般认为微滤的分离机理为筛分机理,膜的物理结构起决定作用。此外,吸附和电性能等因素对截留率也有影响。其有效分离范围为0.1-10μm的粒子,操作静压差为0.01-0.2MPa。
根据微粒在微滤过程中的截留位置,可分为3种截留机制:筛分、吸附及架桥,它们的微滤原理如下:
(1)筛分:微孔滤膜拦截比膜孔径大或与膜孔径相当的微粒,又称机械截留。
(2)吸附:微粒通过物理化学吸附而被滤膜吸附。微粒尺寸小于膜孔也可被截留。
(3)架桥:微粒相互堆积推挤,导致许多微粒无法进入膜孔或卡在孔中,以此完成截留。
由醋酸纤维素与硝酸纤维素等混合组成的膜是微孔过滤的标准常用滤膜。此外,已商品化的主要滤膜有再生纤维素膜,聚氯乙烯膜、聚酰胺膜、聚四氟乙烯膜、聚丙烯膜、聚碳酸酯核径迹膜(核孔膜)、陶瓷膜等。
在实际应用中,褶叠型筒式装置和针头过滤器是微孔过滤的两种常用装置。
与国外水平相比,中国的常规微滤膜的性能和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基本一致,折叠式滤芯在许多场合替代了进口产品,但在错流式微滤膜和组器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仍落后于国外,这就抑制了微滤技术在较高浊度水质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微孔过滤在工业上主要用于无菌液体的生产、超纯水制造和空气过滤;在实验室中,微孔过滤是检测有形微细杂质的重要工具。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什么是微孔过滤?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