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行书的法度与气韵有关吗(行书闲)
导语:闲话行书的法度与气韵
文/郑林
在各类书体中,行书应是最为常见、实用性最强、书写群体最广泛的一种。究其原因,大概因为其辨识度高、书写方便,既不像草书、篆书那样需要专门去研究草法、篆法,又不像楷书、隶书那样一笔一划中规中矩、不便于日常快速书写。
但行书创作其实又极难。因其相对中庸的特性,导致在创作中很难出彩。特别是在以章法为第一视角的国展中,行书作品既不能像草书那样大开大合、制造强烈矛盾冲突,博人眼球;又不能像篆、隶、楷那样平均分布、整齐排列。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如同戴着镣铐跳舞,极度考验作者的功力和才情。以我愚见,行书创作需把握好法度和气韵的问题。
法度是行书的基本要求。由于行书大多字字独立,故对字法要求极高。一字之内,既有矛盾的对立交织,又要整体和谐统一,不可不仔细斟酌。点画之间的连断、疏密,字势的纵横、倚侧,字与字之间的搭配、变化,都需要认真思考。以我的经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可作为解决行书单字字法的葵花宝典。该帖字字独立,清晰明了,又丰神俊朗,神采奕奕,以之为宗,自然气格高华。在单字字法解决之后,进入创作阶段,则需解决字与字的组合问题,此时可参研米元章诸多行书手札。米芾书从二王出,一脉相承,但又一变二王中和之美,字字飞动,字势倚侧,风神爽爽,书写性极强。特别是其手札作品,大多是与友人间的通信,随意自然,任笔所之,神完气足,完全暗合今天展厅书法的审美取向,值得取法借鉴。
气韵是行书的精神内核。一字有一字之态,一行有一行之气,一篇有一篇之韵。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往往会关注其整体气象。是潇散还是朴茂,是清新还是厚重,是内敛还是豪放,从而判断作品格调的高下优劣。王羲之的《兰亭序》潇洒出尘、秀美无端,虽字字独立,却一气贯通,如美女簪花、文士吟风,配合其文其事其人,品读之下,不由感叹天地悠悠、世事无常,顿生饮酒赋诗、归隐林泉之想,这是魏晋风流之韵。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悲愤之气发于衷肠、贯注笔端,所成之书笔笔中锋、苍茫厚重、全然不计工拙,这是大唐忠臣烈士之气。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初时还能控制情绪,到后面越写越大,越写越放,跌宕起伏,意气潇散,这是迁客骚人壮志难抒、郁郁不平之气。行书的气韵是作者情绪的延伸,通过点画形态、字形收放、行气疏密等元素表达出来,唯识者方能知其三昧。
法度与气韵相辅相成,法度是气韵之基础,气韵是法度的升华。只有法度没有气韵的书法最终将走向程式化,如馆阁体。只求气韵不重法度最终将沦为野道,当今比比皆是。但需要注意的是,诸如李叔同的“弘一体”、谢无量的“孩儿体”等书中逸品,实为返璞归真后的无上境界,不可以本文所述观点等闲视之。
作者郑林简介
郑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书协理事,重庆青年书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江津区书协副主席。书法作品入展第十二届全国展、全国第五届青年展、全国第七届新人展、全国首届“陶渊明奖”书法展、《书法》杂志第七届“百强榜”等,并在重庆市第六、七届书法篆刻展中获奖。
本文内容由小蔼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