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是怎么变黑的动画(乌鸦报丧是真的吗)
导语:乌鸦怎么从“吉祥物”变成了“报丧鸟”?它的这一特性非常重要
提起乌鸦这种动物,很多朋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晦气”。大多数人的观点,在古代巫书的记载中,乌鸦和黑猫一样,常常是死亡、恐惧和厄运的代名词,乌鸦的啼叫被称为是凶兆、不祥之兆,甚至,人们认为:乌鸦的叫唤,会带走人的性命、抽走人的灵魂,因此,乌鸦被人们所讨厌,认为是大不祥之鸟。
从这里就能看出,乌鸦在多数地区都是非常不讨喜的。
殊不知,在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中,乌鸦是一种吉祥的图腾。不只是满族,我国先民对乌鸦的崇拜历史久远,连太阳在远古神话中亦被称作“金乌”。西汉时期,巫师习惯用乌鸦进行占卜,由此,衍生出不少关于乌鸦占卜的著作,如《阴阳局鸦经》等。
人类对乌鸦的崇拜,始于古代先民的生产方式。古人最早崇拜乌鸦,是在渔猎时期。古人以打猎作为生存手段,乌鸦能让猎人更快地寻找到死去未久的猎物,进而获取更多的食物。与此同时,还有许多部落崇尚黑色,而乌鸦这种通体全黑的动物无疑更受欢迎。
等到人类迈入到农耕文明时,乌鸦就变得不讨喜了。因为,杂食性的乌鸦喜欢偷食农作物,所以,侵害了农民切身利益的乌鸦成为了人类讨厌的对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远离山林,并有了高效获取食物的方式后,食腐的乌鸦便失去了利用价值,反而成了一种报丧的信号,深受人们反感。
那么,为什么满族等少数民族仍保持着对乌鸦的崇拜呢?
这是因为,这些少数民族保持着长时间的游牧习俗,世居白山黑水之地的满族人需要借助乌鸦搜索猎物的踪迹。此外,乌鸦解救过满族人祖先的传说,也让乌鸦直接成为满族人的精神图腾。在《满洲实录》这本清代文献中,便记载了关于乌鸦的神话传说:
“其子孙暴虐,部署遂叛,于六月间将鄂多理攻破,尽杀其阖族子孙,内有一幼儿名樊察,脱身走至旷野。后兵追之,会有一神鹊栖儿头上,追兵谓人首无鹊栖之理,疑为枯木遂回,于是樊察得出,遂隐其身以终焉。满洲后世子孙,俱以鹊为神,故不加害。”
在一些坊间传言中,乌鸦还曾以同样的方式解救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据说,在战争期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曾兵败,为了躲过敌人的追杀,他们趴在地上佯装死尸。乌鸦栖落在二人的身上,让敌人误以为他们已经气绝,这才使得满清的国祚得以传续。
沈阳清宁宫前的一根索伦杆,据说,就是该传说的证据。靠乌鸦逃出生天后,皇太极便立起了一根索伦杆,在杆上放一个盛满食物的小碗,让路过的乌鸦有食可吃。此外,皇太极还禁止民间猎杀乌鸦,违令者重罪。显然,这已经脱离了女真人最早的乌鸦崇拜。
对于被解救的皇帝来说,能被乌鸦所搭救纯属万幸,用实际行动报答乌鸦也是理所应当的。对于满人来说,因为乌鸦解救了他们的先祖,所以,他们愿意将乌鸦视作图腾,世代膜拜。
实际上,被满族人视作图腾的鸟类不止乌鸦,还有喜鹊。
满族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在逃亡期间,有一只喜鹊落在了小罕的脑门上,让敌人认为小罕是稻草人,使其得以逃生。显然,该记载与乌鸦救樊察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为什么拯救了满族人的鸟儿是乌鸦和喜鹊,而不是其他鸟类呢?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女真人的鸦鹊崇拜。萨满教普遍认为,乌鸦是生活在山林之中的格格,只要有它在身边,进山的猎人就能平安归来。因此,满人进山打猎之前,都会先进行一套祭祀乌鸦的仪式。
《乌布西奔妈妈》中则记载,乌鸦原是神明的亲随,在一场战争中这名亲随吃掉了有剧毒的黑草一命呜呼。亲随死去之后,化身为黑鸟,每天在人马屯寨附近巡逻,为族人预警。在一些萨满神谕中,则称乌鸦是黑夜之神。因为,乌鸦的羽毛是“没有太阳时的颜色”,所以,这种鸟儿是黑夜的使者。也因此,他们认为:只要有乌鸦存在的地方,人们便会获得夜间的安宁。
归根结底,满族的乌鸦崇拜还是源于乌鸦给游猎民族带来的利益。乌鸦喜欢吃腐肉,所以,乌鸦经常会凭借敏锐的视觉和嗅觉飞向死去的野兽,人们跟随乌鸦而行,往往会有意外收获。
当然,不单是满族,在中国西藏和四川一些地区,乌鸦也是作为一种神鸟来崇拜,无论是发掘的吐蕃文献还是西南地区的“悬棺”和“天葬”习俗,均证明这一点。武当山为道教宗祠,把乌鸦奉为“灵鸦”,并在山上建有乌鸦庙,“乌鸦接食”为武当八景之一,就是进山的游人,也要随身携带一些食品,散放给乌鸦来啄食。并且,在与我国东北地区隔海相望的北美西北部地区,也同样有着乌鸦崇拜。
这足以证明,乌鸦是古代游猎民族获取食物的伙伴。毕竟,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类凭借自身力量获取猎物的效率太低,乌鸦无疑会助力古人获取更多的猎物信息。
参考资料:
【《乌鸦的文化涵义》、《乌布西奔妈妈》、《满文老档》】
本文内容由小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