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导语:理解《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德经》第四十章通行本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循环往复、不断走向对立面,是道的运动规律,道的作用柔弱而微妙。
天下的万事万物都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之物,有形之物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的道。
逐句解释:反者道之动。
反:通返,返回本根,循环往复。也可指相反、对立面。
指道的运动规律是不断循环往复,事物发展不断走向对立面。而一旦到达极限,则物极必反,最后回到事物的本根。
弱者道之用。
弱者:柔弱、渺小。
指道的作用非常柔弱微妙,似有或无,你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但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万事万物都受到它的制约。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这里指道的物质存在,与第一章中“有名万物之母”的“有”相同,是世界万物的有形根源。
无:与第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相同,也就是无形的“道”。
天下万事万物都来源于有形的“有”,而有形的“有”来源于无形的“无”。有和无构成了有形和无形的一切客观世界。金木水火土,山河湖海、鱼虫鸟兽、风雨雷电等等,所有客观世界形态都产生于“有”,而“有”产生于“无”。因此“无”是“有”的基础。
老子的“道”是一种无形的微弱力量,也是万物之源,它能衍化出“有”,然后再衍化出一切客观存在,包括人、物质和运动等。这里是否包括主观意识,没有说明,但主观意识也是受到“道”的影响。因而“道”无所不能,是世界一切的支配力量。
心得总结:本章老子提出了《道德经》里非常重要的结论:即“道”的运行规律是“反者道之动”,事物的发展运动都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在走到另外一端时又会再回到本根,不断循环往复。这里有两种意思,一是返回本源,二是对立统一转换。每一次转换都是一次升华,而不是单纯的回到最初。这与现代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观点是类似,与物理学上的“质能守恒”、“熵增定律”也吻合。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早就看出事物运行的本质规律。
“弱者道之用”,也是反其道而行之。人们普遍喜欢强大,老子却认为用弱不用强。根据“弱者道之用”观念,用弱反而能强,用强则反而变弱。这句话还表明“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即顺其自然,任由一切事物依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通过这个规律,我们认识到要从事物的柔弱出发,最后转向刚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得充分尊重自然,而不强加干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重申了“道”与“德”的关系,这里的“无”,可理解为“道”,而“有”可理解为“德”。“道”是无形的,“德”是有形的,人们还不能真正地认识“道”,人们所能认识的,仅仅是“道”的形式“德”而已。“德”是“道”的形态和外在表现,“道”是“德”的本根与主宰。
综上,大道的德行就是循环往复和柔弱顺应。“道”孕育了万物,却不主宰万物,不把它们据为已有,不使它们受制于自己的力量。如果天下的统治者能够顺应大道,效法“道”的做法,以柔弱的手段来治理天下,那么必然能够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从而天下得到大治。
附帛书版:《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前社会背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理解《道德经》
如何理解《道德经》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反动吗?
《道德经》: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本文内容由小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