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点名读书的方法是开卷有益吗(开卷有益吗作文)

导语:开卷有益吗?

啃读经典悟人生之一

开卷有益吗/书必择而读/融通中外穿越今古/经典著作要一辈子反复读/人生必读两本书/整理笔记感悟精髓/不要盲从舆论造势之作/奇文供欣赏异义相与析/经典的内涵/必读经典之作

开卷有益吗?

人为什么要读书?

中南大校长的一段话很忠肯:

无知的贫穷能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穷能耗尽你几世的轮回。你触碰过的那些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识这个世界,会悄悄的帮你擦去脸上的肤浅和无知。

虽然读书不一定功成名就,不一定能让你锦绣前程,但它能让你说话有道理,做事有余地,出言有尺度,嬉闹有分寸。

在当今这个浮华的社会,很多人的双眼只盯着网红、明星、富豪的光鲜,却不知道在光鲜的角落,更多的是无法出头的苦苦煎熬。

无论是哪个时代,不读书都是会吃亏的。读的书越多,懂得就越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解决方法。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部分人认为,想要提升自身气质,就必须要多读书。话虽如此,读什么样的书、读哪些人的书,还是非常有讲究的。

宋人王辟之在他的《渑水燕谈录》卷六记述:“太宗(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开卷有益”,意思是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

这话出自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记得我上小学一进教室,便被四壁上红黄绿色彩纸上的名言警句所吸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开卷有益”等等。

上课之前,老师都要拿着教鞭,指着每一张彩纸,讲一遍。

这是莎士比亚说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有时老师还要启发式地指着一张彩纸上的字问:谁能把罗曼.罗兰这段话给同学们读一下?一次,不知是哪个楞头青勇敢地站起来,“老师我会念: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喘)气’”。什么?不会喘气,那不把人憋死了吗?老师说,这个字念“叹”!哈、哈、哈!一些同学有意起哄大笑起来。

我对笛卡尔最欣赏:“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所以,我常想,五谷杂粮成色不一,书肯定也有好坏之分,谁说开卷就能有益?毛泽东在诗中还说:“孔子名高实秕糠”。那要是碰上一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书呢?古往今来,这样的书还少吗?久而久之,我对高尔基的名言:“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产生了成见。

前几日,我见到某位作家,为提高自己的声望,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

我想,哪有这等说教?浩瀚世界往事越千年,再多的书也是反映不尽的,怎能“都在书里”?这不是胡诌八扯误人子弟吗?!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需要我们的五官感受后才能写进书里。但人的活动要受环境阅历诸多因素的局限,总有挂一漏万的时候。如果人没有感受到,能写进书里吗?只能说世界上部分的事理在书里,更何谈那些没影的事啦。

事出反常必有妖。是不又象孔雀开屏,为美化自己,却把隐私露出来了!

于是,我便对我的子孙讲,书只是前人一部分智慧的记述,既没有体现前贤的全部智慧,更难以体现后人的未来智慧。一切都以时间地点等条件为转移。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还有很多方面的X、未知数和奥妙等待我们去探索,真正知识的来源在读未来的“无字书”。“有字书”记载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由于社会环境和知识结构的桎梏,过去时它可能是真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它可能又失去真理性,漏出它的缺陷。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站在不同的角度,应用不同的逻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书本的知识也必须靠实践去检验,方可定夺确信与否。所以,对于书本不能盲从,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