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人心的本性(什么是人的本心)

导语:“仁”是人本心的敏锐直觉

孔子最重要的观念是仁。郑玄注《论语》时,认为仁是相人偶,两个人在一起,而且相互有礼义忠恕的行为,方可谓仁。

梁漱溟先生认为,仁是柔嫩而真挚的情感,是人原本的心,而不是人的本能。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动物是先天本能的生活,而人是后天智慧的生活。人从本能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而开展智慧的生活,于是先天本能的生活就退化了。由于人的心没有被本能固化,所以人的本心才可显现,才可灵活的运用。

本能≠本心。

本心只有人会有。人类的情感不是出于本能,而是出于本心,是无所为而为的直觉。

仁是以先天的本能做根本,以后天理智的回省做工夫。所谓仁,就是从本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敏锐的直觉,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直觉所指示的方向,是指主观的情理,而不是客观的事理。客观的事理的对与不对是可以证明的,例如科学技术、自然天气等;主观的情理的对与不对则无法证明,这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客观。

仁就是人类原本的生活。仁与不仁,根本是在心里,而不是在处理的事务上,那只是仁的体用。仁有仁的心境,不仁有不仁的心境。所谓仁者,体现出来的是活泼、灵敏,是柔和、安畅,是新鲜、有朝气的;所谓不仁者,体现出来的是呆滞、古板,是冰冷、干燥,是腐旧、颓唐的。所以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那个合乎生命的理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想,它就会来到我们身旁。

心在当下便是最自然的状态,当我们的心脱离了眼前,到别处去了,便是找。一是找道理,二是找快乐。许多人根据外面的道理去生活,其实理是在里面的,不找道理,凭借直觉的好恶,自会得到恰好的生活。心只要到外面去一找,里面的乐趣立刻就没有了,原本的是非之心逐渐消失,我们的心也会变的麻木不仁。所以说,生活之乱是由于心跟着念跑了,心原本是自然的,有了杂念便失去清明之气,这全都是向外找的缘故。也是不仁的根本原因。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书笔记

本文内容由小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