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及答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课外古诗四首)
导语: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四)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1.全诗思绪都围绕“独”字来抒写。
2.这首词的哪些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去年天气、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
3.所写的季节是什么时候?
暮春,从花落去可以看出。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5.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
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6.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赏。
答:结句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无风水面琉璃滑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 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或悠然自得闲适)之情。
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1. 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
上阙写景, 但景中藏情。 千里清秋, 夕阳垂地, 万里长江, 滚滚东流, 这些是眼前景物,
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谅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哀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谅抑郁的心情。
2. 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对沦陷人民的同情。
3. 上片中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5分)
景象: 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 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 一派衰败的景象。
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垫日渐京微。二是莫定全词苍谅感伤的情感基调。
4.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代: (1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 用来把冠固在头上)。(1分)“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作者忆及中原沦陷 ,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
(1分) 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 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 (或担忧) 之情。 (1分)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2. 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