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安徽南北差异大吗(安徽为什么是南北差异大的省)

导语:安徽省南北差异有多大?为何一个省看上去,却像三个省?

安徽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为何省内却有南北之说呢?安徽省南北差异又究竟有多大?

安徽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总面积有14万平方公里。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上很多影响中国发展历程的大事件都在这里发生过,各色人物粉墨登场,留下了一幕幕精彩的话剧。治水的大禹,在蚌埠涂山大会铸九鼎,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春秋时期,吴、越、楚等春秋大国在安徽争相称霸;而陈胜和吴广曾在此掀起了中国农民大规模起义;还有元末农民大起义,明清徽商制造的“无徽不成镇”神话等等。无论是史前文明期,还是进入到文明史后,安徽在中国历史的诸多时期和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重大作用,这在中国现有各省区中是罕见的。

安徽省丰富的历史色彩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分不开。安徽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处于这些省份的中间,与周边地区的交往较多,被这些地方的特色文化深深影响,这导致安徽不同地区的人之间差异明显。安徽位于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带,而且在淮河流域居中的位置,受到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文化,或者说是北方和南方两大文化区的交互影响。

有意思的是,秦岭淮河一线,是区分暖温带与亚热带的一条最重要的地理界线。所以安徽气候和农耕方式也有南北差异,安徽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偏少,以旱作农业为主;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适中,以水作农业为主。因此安徽的农业布局和生活方式也成古人所说的“南人吃米,北人吃面”,“南人划船,北人骑马” 。种种原因导致了安徽人一直搞不清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

安徽虽然南北差异较大,但也只是一个省份,为何被“恶搞”成三个省?

安徽建于清朝时期,这个名字从安庆和徽州取字合成,在清军入关之前,安徽江苏上海及江西,湖北,浙江部分地区都属于江南省,江南省在当时可以称为中国的重心了,仅仅税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人才更是占了当朝半壁江山。后来清朝康熙六年,才把安徽和江苏拆开。安徽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其中长江、 淮河分别在南部和北部贯穿东西流经安徽全省,使安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大历史文化板块:皖北是典型的北方经济和文化带,皖南是典型的南方经济和文化带,皖中则是南北经济和文化过渡带。这三个地带的差异也是安徽为何有三省说法的原因。皖北地处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皖中是山地、丘陵和平原相间之地,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而皖南多山地和丘陵,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于是三个区域的经济生产方式不同,进而造成其文化习俗的巨大差异。

中华古代文明在这三个地区的分布也有很多不同。例如史前遗址,皖北的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距今约7000 年的古陶器,有助于研究中国汉字起源;距今约 5600-5300 年的皖中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了祭坛和大批珍贵玉器、石器;而皖南人字洞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动物化石,是欧亚大陆已知最早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再看古代历史,皖北的亳州曾为商朝的国都;皖南和县的乌江亭,西楚霸王在此自刎。

难以置信的是,安徽向来人才辈出,历史上涌现出大批杰出人物。据统计,仅历史名人就多达3000多人,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贡献之巨,其它省区难望其项背。先秦和魏晋人才以皖北人居多;宋元明清和近现代,皖中和皖南涌现出大量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明清至近现代,皖南的徽州和皖中的安庆、合肥、巢湖地区的人物尤盛。

管仲,曹操,朱元璋,包拯等都是名垂青史。安徽为何一直有那么多的人才?这些辉煌成就和本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联系呢?

皖南,皖北,皖中位于一省,却因地理环境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风土人物习俗。皖北靠近淮河,形成了淮河文化,接壤中原地区,因此生活习性较为相似,当地口音与河南口音很相像;皖中处于长江淮河地带,拥有独特的皖江文化和庐州文化,而皖南则是以徽州文化闻名,这是中国的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安徽人才鼎盛,文化繁荣;同时,水旱灾害连绵不绝, 劳动人民屡蒙危害,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休,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极度不平衡,这些特点塑造了安徽非常强烈独特的人文色彩。

淮河文化,以平原地貌为主,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由于在华夏文明早期饱受战争之苦,又深受中原地带文化影响,发展比其他三种文化要早,而且古遗产很丰富。本地人因战争多,故而习武,淮军一度兴盛。淮南王,曹操,朱元璋等“武人”也来自此地。

皖江文化源远流长,高山流水,水资源和山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有长江243公里,因此皖江文化的特点是水。皖江地处长江富饶地区,当地百姓不愁吃不愁穿,于是读书求仕蔚然成风,兴学重智是当地的价值观。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