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从家庭教养方式的角度探讨影响个体友谊嫉妒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导语:从家庭教养方式的角度,探讨影响个体友谊嫉妒的因素

弗洛伊德曾说:“嫉妒是一种消极状态,诸如悲痛一样,是正常的情感之一。倘若有人看上去无嫉妒之心,说明他经历过严重压抑,而且这一压抑在其无意识的精神生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

可见,嫉妒作为一种带有消极、怨恨情绪,其在人类中还具有普遍性。同时,嫉妒产生于与他人的主观比较中,当个体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时,继而可能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Parker和Gamm认为在儿童期,朋友之间的嫉妒是被亲密朋友与他人存在的好关系扩大化的一种消极的认知、情绪、行为反应。

友谊嫉妒通常只发生于个体感到伙伴与他人的关系会威胁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时,此时个体会觉得有被第三者替代的危险,而导致与好朋友完全失去关系。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微型社会,相较于高中紧凑的学习生活,大学生面临着更为丰富复杂的人际交往情境。

随着人际交往的频繁性不断增加,友谊嫉妒产生的概率也随之上升,这种负面的情绪状态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和修正,往往会对个体在日常中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以及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有极强的破坏性。

因此,研究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友谊嫉妒问题,对其大学期间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通过查阅既往文献可知,国内专门用于测量友谊嫉妒的工具相当匮乏,仅有吴莉娟等人修订的针对中小学生的友谊嫉妒问卷。

其条目已不再适合身心更为成熟的大学生,因此,编制一份适用于大学生的友谊嫉妒问卷十分必要。据此研究提出假设1:编制的大学生友谊嫉妒问卷能够有效测量大学生友谊嫉妒现状。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态度、观念、行为及非言语表达的综合,它具有跨情境稳定性,对个体发展具有持久影响。同时,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形成与发展,继而造成个体在面对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的不同风格。

大量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嫉妒心理息息相关,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却较少有人探究。此外,心理控制源是指个体对事件结果的原因归类,其主要分为内控和外控,内控者倾向于将事件发展的结果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并且可以由自身掌控。

而外控者则惯于作外部归因,认为事件的发展由外部不可控因素决定,自身的行为努力往往是徒劳无用的。

显而易见,心理控制源会影响个体对自身的价值判断。同时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个体的心理控制源偏向,而何腾腾,张进辅等人的研究表明内控性与自我报告嫉妒呈显著负相关。

一、大学生友谊嫉妒问卷的应用研究分析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友谊嫉妒的相关关系探讨

研究对大学生教养方式、自尊以及友谊嫉妒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友谊嫉妒与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而大学生友谊嫉妒与父亲温暖、母亲温暖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其原因可能是拒绝及过度保护的父母往往对子女进行专治教育或是过度约束其行为,造成子女压抑敏感敌对的心理状态,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没有安全感,对同伴缺乏信任。

另外,在父母过度保护下成长的子女可能缺乏独立性,因此更加依赖同伴。反之,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往往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给予们更多的心理资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以一种更加积极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与同伴间的关系。

此外研究显示,自尊与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呈负相关,与父亲温暖、母亲温暖呈正相关。说明积极的教养方式会让子女更有自我价值感,从而形成更高的自尊,而消极教养方式反之。

最后自尊与友谊嫉妒呈显著的负相关,相比高自尊大学生,低自尊大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友谊嫉妒。低自尊大学生往往对自己评价较低,在人际交往中较为缺乏自信,因此更加害怕自己与同伴的关系受到威胁,内心也更加敏感。

内控性和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友谊嫉妒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为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友谊嫉妒的作用机制,研究加入内控性和自尊两个中介变量,四个因素形成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在父亲拒绝对友谊嫉妒的链式中介检验中,模型直接效应不显著,但在加入内控性和自尊两个中介变量后总中介效应值为0.08,中介效应大小占总效应的68.19%。

通过对路径一至路径三逐一进行效应分析可知,有两条路径的间接效应显著。这两条路径分别为:路径一,父亲拒绝—内控性—友谊嫉妒,即内控性在父亲拒绝和友谊嫉妒间起中介作用。

路径二,内控性—自尊—友谊嫉妒,即自尊在内控性和友谊嫉妒间起中介作用。而路径三,父亲拒绝—自尊—友谊嫉妒的置信区间包含0,说明间接效应不显著。整体模型基本成立,证实父亲拒绝对友谊嫉妒的影响通过内控性和自尊的链式中介实现。

在母亲拒绝对友谊嫉妒的链式中介检验中,模型直接效应显著,在加入内控性和自尊两个中介变量后总中介效应值为0.22,中介效应大小占总效应的78.37%。

通过对路径一至路径三逐一进行效应分析可知,有三条路径的间接效应显著。三条路径分别为:路径一,母亲拒绝—内控性—友谊嫉妒,即内控性在母亲拒绝和友谊嫉妒间起中介作用。

路径二,内控性—自尊—友谊嫉妒,即自尊在内控性和友谊嫉妒间起中介作用;路径三,母亲拒绝—自尊—友谊嫉妒,即自尊在母亲拒绝和友谊嫉妒间起中介作用。整体模型成立,证实母亲拒绝对友谊嫉妒的影响通过内控性和自尊的链式中介实现。

王敏的研究均证实自尊在母亲拒绝和嫉妒间起中介作用。而研究结果显示,自尊在父亲拒绝和友谊嫉妒间同样起中介作用,且在加入内控这个中介变量后,四者的链式中介模型成立。

说明父母的拒绝否认会使个体的内控性降低,低内控进而影响自尊,最后影响个体友谊嫉妒体验。

其原因可能是父母经常性的拒绝会导致个体认为自己无法控制人际关系中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因为无论个体如何表现,父母总报以苛求责难的态度,这会降低个体的内控感,导致低自尊,进而造成其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体验到嫉妒。

在父亲过度保护对友谊嫉妒的链式中介检验中,模型直接效应显著,在加入内控性和自尊两个中介变量后总中介效应值为0.28,中介效应大小占总效应的74.99%。

通过对路径一致路径三逐一进行效应分析可知,有两条路径的间接效应显著。这两条路径分别为:路径二,内控性—自尊—友谊嫉妒,即自尊在内控性和友谊嫉妒间起中介作用。

路径三,父亲过度保护—自尊—友谊嫉妒,即自尊在父亲过度保护和友谊嫉妒间起中介作用。而路径一,父亲过度保护—内控性—嫉妒的置信区间包含0,说明间接效应不显著。

整体模型基本成立,证实过父亲度保护对友谊嫉妒的影响通过内控性和自尊的链式中介实现。

二、大学生友谊嫉妒的应对策略

根据大学生友谊嫉妒的危害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1)学生家长方面:尽量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来教育子女,充当包容式的家长角色,学会与子女沟通,了解子女内心的想法和人际交往时可能出现的消极负面思想,并及时予以纠正和鼓励。

(2)学生自身方面:首先要正确认识友谊嫉妒,嫉妒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适当的嫉妒体验不会给个体造成心理健康上的危害,但如果任其发展成高水平的嫉妒则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造成很大程度的威胁。

因此,大学生要学会监控自身的友谊嫉妒水平,适时调整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嫉妒心理,扩大交际面,走出狭隘的人际关系圈,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处理与朋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

不要让因嫉妒而引发的恶劣心境影响自身对友伴的态度,从而恶性循环,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其次,大学生要学会通过合理归因来提高自身的自尊水平。内控性是影响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而高水平的自尊能有效降低大学生友谊嫉妒水平。

正所谓“事在人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肯定自身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去处理与同学和朋友间的关系,并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维护好人际关系。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