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知识点总结)
导语:高中语文学习干货!高中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
[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用于名词之前,可以代人或事物), ,可译为“他的”“她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②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常用于形容词、动词之前一般代人或事物)的小主语,应译为 “他”,“它”(包括复数)。
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秦爱纷著,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投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失其(自己的)所与,不智。(《烛之武退秦师》)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多为数词。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一首示子侄》)
②其一个夜亡。(《苏武传》)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婉商,命令等语气,相当于“可要”,“还是”“一定”
①因人之办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大概)皆出于此处?(《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差不多)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岂”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②以残年余力,曾(竟然)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三)用作连词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鸣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②沛然(雨盛的样子)下雨,则苗淳然兴之矣。其(如果)若是,孰能御(阻止)之?(《孟子见梁襄 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加强形容,状态,加强语气的作用)
②)静(闲雅安祥的)女其姝。(《诗经》)
[何其]译为“怎么”, “多么”。
①至于暂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伶官传序》)
【且】
(一)用作连词
1.[且夫]:“况且再说”,表示更进一层。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且夫天地之地,物各有主。(《前赤璧赋》)
[犹且]:“尚且”
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况且。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②且臣少仕朝,历职郎署。(《陈情表》)
3、让步关系,尚且,还,即使,纵然。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师说》)
4.并列关系;(连接两形容词)“又”,‘并且’“而且” ;面…一面(连接两动词),“一边…一边
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②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康颇蔺相如列传》)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一边,一边,介后)(《石钟山记》)
④尾一、二日,何来渴止,上且怒且喜,骂何日。(又又)(《追韩信》)
4.表转折,“可是,却,反而”
(连)5.表抉择,“抑或,还是”
6.表假设,“如果”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虞。(《鸿门宴》)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暂且)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3.用于数词前,表示接近或将要达到某一数目,译为“将近’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4.用于句首作发语词,用法同“夫”
[若]
(一)动词
1.像,好像。
①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视之,形若土,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虞!(若属:你们这些)(《鸿门宴》
3.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一类人)。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用这样)
(二)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假设”。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例: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记》)
3.表示他转或提起,另提一事,译为“至于”
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梁惠王上》
4.如果。
①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三)助词,用于形容词、副词后,的样子
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新鲜沃泽的样子)。
[若夫](至若]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表示转换,“再说”,“至于”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若,尔,焉,然,乎)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