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土为安下一句(入土为安的上一句是什么)
导语:入土为安,魂归故土
“入土为安,魂归故土”是大多数人死后的心愿,而他们的后辈也会尽心尽力的实现逝者的愿望。
有些人在国外去世,因此遗体不能运回祖国,后辈们则会将逝者的骨灰带回祖国埋葬。也算是实现逝者生前的愿望,让他在故乡的土地长眠。
人人都难逃一死,古往今来人们也都很看重死亡,上了年纪的老者对待死亡的态度都比较淡然,因此很多寿终正寝的人走得都很安详。
笔者小时候很敬重的奶奶,九十多岁的高龄,临走前自己换上寿衣,走的时候脸上没有丝毫痛苦的神情。
由于古人很看重死亡,因此对于葬礼也有很多要求,古代身份差距悬殊,不同身份的人举办的葬礼规格有很大差别,然而也有很多通用的习俗。
比如古人死后都会在墓地里放入陪葬品,即便是寻常百姓去世后,亲人们也会将其生前珍爱的东西与死者共同埋葬。
此外还有很多不能忽视的习俗,这些习俗虽然看上去毫不起眼,但是已经流传上千年之久。
比如死者去世后要在身上盖上白布,同时还要在死者嘴里放东西。对于这些习俗,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封建迷信,其实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学考虑。
一、约定俗成的“规矩”
死者去世后,后人们会在其嘴里放上某种东西,这样的东西的形式不限,内容也不限。关键是要和死者嘴巴大小相适应,以免让他的外貌看上去很怪异。
身份不同的人嘴里放的东西也不尽相同,皇室贵族的人去世后常常会在嘴里放上“玉蝉”。
慈禧太后去世后,还曾在嘴里放了一颗很大的夜明珠,现如今这颗夜明珠已经现世了。那么前面提到的“玉蝉”有何作用呢?
其实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解释,这样的说法会显得比较迷信。我们都知道蝉出土之前都生活在地下,等到时机成熟后才会从地里钻出来。
而古人正是利用蝉这样的特点,将“玉蝉”赋予重生的含义。大致含义就是,若是在逝者嘴里放上玉蝉,那么一段时间后,逝者的灵魂就能够转世。
虽说这样的说法在现在看来显得很荒谬,但是古时候却是人们对逝者最美好的祝愿。
难道这样的做法只有这样的寓意吗?前面我们有说到身份不同的人,死后嘴里含的东西也不相同。而“玉蝉”并非所有人都能拥有,那些寻常人家的人根本买不起“玉蝉”。
他们便只能在嘴里放戒指、耳环等等,这些东西比不上“玉蝉”贵重。再者这些首饰可没有所谓的重生的说法,由此可见这种做法还有别的作用。
二、为何要在死者嘴里放东西?
《周礼》中有关于葬礼比较详细的记载,并且葬礼有很严格的流程,棺材下葬之前还有一系列活动,逝者下葬前要经历入殓,即大殓和小殓。
小殓是指替逝者穿上寿衣,而大殓则是指将死者装入棺材。并且这两个阶段中间会间隔很长时间,具体时间还得看各地的风俗习惯。
因为在此期间需要举行葬礼,要宴请逝者的亲朋好友,也就是让他们能够见到逝者的最后一面。此后才能将逝者下葬,因此这期间少则要间隔三五天时间,多则甚至可能达到半个月之久。
而人死后体内的器官都停止活动,它们会很快开始腐烂,这时候逝者的血液开始凝固,皮肤也开始变色。
尤其是脸部位置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变化,脸部肌肉会出现塌陷的情况,让逝者看上去显得很“可怕”,并且和生前有着很大的差别。
这时候嘴里含的东西就能够起到作用,至少能够让逝者看上去没有那么骇人。
三、嘴里含东西的作用
这样的做法最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首先是能够有效缓解死者面容塌陷的速度。
虽然脸部肌肉会很快塌陷,但是在嘴里放上硬物,就能够有效缓解这种现象。还能方便入殓师给逝者化妆,让逝者能够体体面面的离开这个世界。
其次是能够防止逝者腹部的气体外散,我们都知道逝者去世后,如是长时间不处理,身上就会散发出比较难闻的气味。
这种气味很大程度上都是腹部从喉咙散发出来的,若是能够用东西挡住逝者的喉咙,这样就能够防止气体扩散。
最后就是它能够代表死者的身份,不同身份的人能在嘴里放的东西也不同。东西的价值越大就说明死者的地位越高,这或许也是后辈们对逝者的祝福。
本文内容由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