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右侍郎和左侍郎的品级(左侍郎与右侍郎的区别)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左、右侍郎品级、权力都一样,但具体来看却有几个细微的差别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右侍郎和左侍郎的品级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右侍郎和左侍郎的品级(左侍郎与右侍郎的区别)

侍郎是什么官?这个问题不用多想,很多人都知道侍郎是六部的堂官,地位仅次于尚书。那么左侍郎和右侍郎有何不同?估计这个问题很多人就不是那么清楚了。这节就来仔细聊一聊清代左、右侍郎的区别。

侍郎的由来

侍郎这个官职由来已久,西汉时属于郎官的一种,是内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侍郎成了尚书的属官,但在叫法上又有一些规定。初次担任侍郎的官员称为“中令”,任职满一年经过考核后则称“尚书郎”,任职满三年方能称“侍郎”。

隋唐以前,尚书并不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职务,之后随着尚书台地位的不断上升,尚书与侍郎的品级、权力也日增。到了明代以后,尤其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六部成了皇帝直管的中枢机构,尚书与侍郎也就成了朝廷大员,明代时尚书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

清代在官制方面基本沿袭明代,不过在“首推满洲”的基本国策下,又实施“满汉双轨制”,六部尚书、侍郎皆为满、汉同设,即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这样一来,一个部中就有六个堂官。

洪武初年,太祖朱元璋改制尚左,根据《明史·太祖本纪》的记载:“丙午,令百官礼仪尚左。改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右相国。”至此以后,便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官制。

清代侍郎的设置情况

清代的六部设置时间是不一样的,有先后之分。天聪五年,皇太极沿袭明制设吏部,这是六部中的第一部门。以吏部为例,天聪时期并没有尚书、侍郎,而是以“贝勒”(亲王、郡王)一人总理部务,以下设满、蒙、汉承政三人,参政八人,启心郎一人。

顺治元年,停贝勒总理部务之例,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顺治五年,定满、汉尚书各一人,满、汉左右侍郎各一人,此后在编制上成为定制。雍正时期,将各部尚书定为从一品,侍郎为正二品,直到清末官职改革之前,这个制度都没有改变。

左、右侍郎有何区别

上面提到,朱元璋时期形成了“以左为尊”的官职体制,那么从地位的角度而言,左侍郎是要高于右侍郎的。不过从品级的角度而言,他们又是相同的,区别并不大,仅仅是在上朝站班时有所体现。

左、右侍郎的分工,清代很多史料中都没有提及,从琐碎的记载来看,大致符合这样一个规律——左内右外。即左侍郎主要负责内部事务,右侍郎主要负责外部事务。

其实这么讲也是很笼统的,不像现在的官职,比如市长有常务副市长和一般副市长之分,同样是副市长有分管经济的,也有分管农业、教育的,这就很好区分。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都有内务和外务的差事。比如吏部负责铨选,考核官员,其中铨选就属于内务,由吏部左侍郎负责;而对于外官的考核,则属外务由右侍郎负责。

刑部的情况大体也是如此,京城中的各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刑案的审判属,即朝审、秋审一类的属于内务,一般由于左侍郎负责;而外省的刑狱则属于外务,由右侍郎负责。

再以礼部为例,主持祭祀、朝会、庆典一类的属于内务;主持各省乡试,到各藩属国宣诏册封属于外务,左、右侍郎各行其事。同样,户部、兵部、工部,都有内外务之分,分别由左、右侍郎负责。需要指出的是,户部的情况比较特殊,除了左、右侍郎,还有一个仓场侍郎,主要管理户部的各大粮仓。

此外,理藩院不属于六部,但其编制也有尚书、左、右侍郎,和其他六部不同的是,理藩院是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尚书、侍郎都由旗人担任,一概不用汉人。

仕途晋升上略有区别

清代的大小官员晋升,有固定的程序和原则。通常情况下尚书出缺,例由侍郎、内阁学士、左副都御使、通政使补缺,但侍郎排在第一顺序。

但是这里所说的侍郎是指左侍郎而非右侍郎,比如户部尚书出缺,如果是平调,则是由兵部、刑部、工部等部的尚书出任;如果是晋升,则是户部左侍郎或是其他部的左侍郎。而右侍郎按照程序,则升任左侍郎。

按照清代官员的晋升机制,官员如升侍郎也是右侍郎,很少升左侍郎的,大致符合按部就班的原则。此外,乾隆以后形成制度,军机大臣的人选都在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中挑选。一般情况下,这里的侍郎大多为左侍郎,右侍郎的概率比较低。

清代的左、右侍郎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区别并不大,绝不是常务副部长和副部长的关系,顶多就是左侍郎的资历要深一些,排序靠前一点。如果从工作性质上和权力上来讲,几乎就没有分别。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左、右侍郎品级、权力都一样,但具体来看却有几个细微的差别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