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球鞋是指所有码数么(限量款球鞋价格)
导语:限量=恶心人?聊聊对限量球鞋的看法
这是一双限量500双的跑鞋:
adidas UltraBoost 21
造型线条感突出
Boost厚度可观
上脚效果也不错
但纯白色,几乎没什么特殊细节的它,总有种和“限量”二字不太搭的感觉。
换句话说:它和货架上其它市售配色的UB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过在展开聊“不搭”之前,我们先简单科普下品牌玩“限量”的目的。
何为限量?
顾名思义:货量有限,数量不多。
一双发售数量不多的球鞋,自然也意味着:它不能给品牌带来可观的销售数字。甭管市场价抬到几千或上万,真正进到品牌方兜里的钱,依旧是原价的金额,所以这样的操作模式并不会给品牌带来亮眼的短期收益。
李宁的韦德之道系列如此,耐克的超限量Dunk同理。
所以品牌玩限量不挣钱,图个什么呢?
图个“热闹”。
大众参与到鞋款的讨论热议中,让款式的拥簇者参与到抢购环节中,同时让二级市场发酵,影响着大众对鞋款的关注度,间接给大众“种草”后期发售的同款配色。
创造市场热度,【创造不平静】,这就是限量款存在的核心意义。
所以当大家在网上吐槽着【李宁傻逼,搞限量】,【耐克傻逼,搞限量】的时候,品牌方负责人的嘴角可能是上扬的。有人讨论,有人哄抢,有人抬价,有人无奈,这就是限量款应该带来的震荡。
在球鞋小白的眼里,当有人吐槽一个品牌居然不把一双鞋货量搞多一点,原价抢不到令人失望的时候,小白心里的想法可能是:
“什么鞋子这么好,还要抢着买,我也关注一下。”
“这品牌现在这么火了?我去看看他们卖的东西怎么样。”
可能大家是真的恨品牌这么操作
结果吐槽之后
反而给外人种草了这个品牌的产品
当然,上述情况算是比较成功的限量案例,那么失败的限量营销是什么样的呢?
限量,却无人问津,甚至长期摆卖。
开头提到的那双纯白UB21,限量500双,原价1499元的发售价,目前42.5码的市场价在1559元左右,加价了60块左右,不算溢价特别过分的状态。所以大众有因此感到欣喜吗?并没有。在某平台销售了三天,总销量截至昨晚,一共卖了33双。
阿迪还是那个阿迪,大家还是能自信地喊出“我永迪”,但这显然不是阿迪想看到的市场反馈。
很简单,都告诉你们货量了,一共就卖500双,你们为啥不抢一抢,哄抬一下市场价格呢?
二级市场价基本等于原价,还没什么人买,着实有些尴尬。
除了阿迪的诸多限量产品外,耐克,包括李宁等国产品牌,也都有不少限量产品没能达到预期:
限量7000双的Air Max 1 万寿无疆,原价1099元,结果目前市场价不到7折。
可能这篇内容不提及,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这双鞋的存在,或者不知道它是双限量产品。大家一直都猛吹耐克的营销,实际上耐克未达到预期的限量产品并不少,只是大家没看到罢了。
李宁 韦德之道8无限版本
多数韦德之道8无限配色的货量其实是很少的,每家店铺的总发售数基本不超过15双。但实际上,大家不仅有机会在专柜试穿体验它,甚至能在二级市场以折扣价买到这些限量配色的韦德之道8无限。
这个时候没人会感谢李宁让wow8长期摆放在货架甚至打折,但如果某个配色“不幸”引起了哄抢,大家必然会开骂:【李宁傻逼,搞限量】。明明都是玩限量,摆卖的没谁夸,卖完的却老被骂。
当然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大家抢不到就骂,就代表着限量的目的达到了。
让大众爱上自己的限量款,数万人抢自家货量几千甚至几百双的球鞋,创造话题和热度,这就是限量款存在的意义。直白点说:
限量款就是出来恶心人的
让少数人爽,让多数人丧
但诸多限量款并没有达到品牌的预期,就算货量稀少,大家也没有抢购的动力。最糟糕的结果是:
限量了,还疯狂打折的情况下,大众还是不买账。
耐克为什么玩限量牛逼?
因为它们在大多数时候,足够了解这批消费者需要什么,限量过后,再带动平替类的大货款,挣得盆满钵满。
其它品牌当然想学习耐克,但有些品牌“没学对”,有些则“不够格”,要么没了解透彻消费者的需求,要么缺失耐克积攒下来的经验。
限量款对品牌来说,存在意义之重大,可能超出了我们普通消费者的想象。
如果大家不想被这些限量款左右自己的购买选择,很简单:
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即可。
需要一双能打球的鞋,不一定非要冲原价1299元的驭帅14雷雷雷雷。
耐克市价800元左右的KD13,也可以提供你需要的性能。
需要一双休闲穿着的鞋,不一定非要冲超限量的Dunk SB。
目前多数配色平价的AF1,搭配效果不比Dunk和AJ1差。
抛开“逼格党”和所谓的“真爱党”,对于普罗大众的我们来说,限量鞋款本不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
市面上千万款球鞋,何必只求那某几款限量的呢?
你是真的喜欢它们,还是品牌在诱导着你的情感?
认清这几环
或许买鞋就不再是大家心中的难事了
本文内容由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