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太子刘荣被废原因(太子刘荣妻子)

导语:四年的太子,其实就是被利用棋子,刘荣的废立究竟该谁来负责

汉景帝刘启,看上去是一个仁慈的君主,他的儿子刘荣当了四年太子就被废了,其实,在里面还真的有一些见不得人的花招。

汉景帝刘启像

一,汉景帝没立太子的危机

汉景帝刘启是个内敛而含蓄的帝王。他继续了乃父汉文帝的谦让和隐忍。

汉文帝是在汉初复杂的势力夹缝里长大的,是为生存而忍耐。汉景帝不是,他是为了皇位能顺利地通过自己的子嗣传下去而忍耐。

窦漪房皇太后是个极有心机和手段的人,汉文帝子嗣本来就荒凉。剩下的几乎让她这房人占了一半。刘启的皇太子位置,说是窦太后运作而来的不过分。

窦太后的想法就是她家的男人都要当皇帝,女儿不当皇后,下一代也要当皇后,她才遂心,当王侯对她来说是种有辱智商的事情。所以,她的大儿子刘启继位后,还没来得及立太子,她就想用小儿子梁王刘武当太子。并把这件事挑明了,让皇帝表态。刘启一碰上这事,只得违心地说"千秋万岁后传位于梁王"。——结果除了皇帝外,其余的莫不皆大欢喜。

陕西阳陵出土文物

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耿万岁后传位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之战爆发。梁王刘武在梁国死死缠住叛军,中央军才得以从容调兵遣将。击败吴楚七国,梁国有一半的功劳。

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因为梁王记住了皇兄的许诺,有了想头才会有劲头,所以他梁国上下齐心协力,死命地把吴楚军挡在睢阳城以东。吴楚之乱平定后,梁王回朝,意思很明显。但汉景帝却打马虎,实在拖不过了,在次年(前153年)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同时还立了刘彻为胶东王。

梁王失望后回到封国,在羊胜,公孙诡的怂恿下,派人侦探,探得皇兄和太后变卦的来龙去脉:居然是以袁盎为主的大臣在老妈窦太后面前下了蛆,这回连当妈的也不支持了。梁王一怒,派人杀了袁盎等大臣。事情闹大了。

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盅及他议大臣十馀人。

结果是梁国被皇帝惦记上了,从此不待见梁王。梁王后来忧郁而死。这似乎即是"好言"也能杀人的明证。

梁园虽好,非久留之乡,重建的梁园

二,汉景帝为什么要立太子刘荣,目的是什么?

梁王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这是有目共睹的事。

他也因此更加骄奢,霸道。由于非凡的出身及窦太后骄纵,他想谋立为太子的倾向越来越露骨。窦太后旁敲侧击对大儿子讲述"商道周道"如何如何,让汉,景帝茫然无措:

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

汉景帝跪席举身曰:"诺。"

三句话不离主题,是当皇太后的资格和当母亲的疼爱。汉景帝召来袁盎等大经学博士一问,他们说皇上:

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周道,太子死,立嫡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

汉景帝内心有谱了,但也觉,得事情棘手了。汉景帝听了臣下分析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论功劳,也许梁王的功劳还更大;论父母之爱,窦太后更爱梁王这是无疑的。之所以当初会立刘启为太子,是汉文帝谨遵周道之立子里面的立长,这个原因有"立嫡,立长则顺"的道理。这多少让汉景帝刘启有些自得。如今,当弟弟的梁王要争当太子,不合先王之道,强来就是另一种"谋逆"!不仅汉景帝这么想,朝廷內的袁盎,窦婴,周亚夫等人也这么想。

就在这时,刘荣长大了。汉景帝心思一动,梁王你不是没断立为太子的念头吗?那好,朕就让你断了这个念头,好好地做你的本份工作。于是,刘荣被册立为太子。嫡长子为太子得到宗室,大臣的坚决拥护——这也是后来汉景帝废刘荣所遭到大臣们最坚决的反对!尤其是周亚夫,窦婴反对得尤为激烈,并因此被皇上打入"冷宫。"或是因此而被抛弃。

万里宫阙再难回,刘荣茫然到临江

三,栗姬的愚蠢,断送了儿子刘荣的大好前程

前面已经说了窦太后的愿望,自己养的儿子均当皇帝,自己养的女儿,均是大公主,或皇后;由此延伸,女儿嫁不了皇帝,隔了一姓之后,外孙女转回来当皇后还是可能的嘛。她还真的这么做了。

长公主刘嫖有女初长成,她就是阿娇,"金屋藏娇″的阿娇。姓陈,后来叫陈皇后。

长公主刘嫖见哥哥的儿子刘荣当了皇太子,她就想把阿娇说给太子做太子妃。她找到太子的母亲栗姬(此时还没立为皇后),表达了这个愿望。不料,栗姬一口回绝。——这种事小户人家尚且脸上挂不住,何况是大长公主。刘嫖满脸羞惭,继而恼羞成怒,开始找粟姬的碴了。

长公主有女欲马为妃,……粟姬谢,不许,长公主欲与王夫人,王夫人许之。

栗姬为什么不同意这门对她来说是有益无害的亲事呢?原因是栗姬目光短浅,没政治投机才能。她当时只是纠缠于争风吃醋这些糗事上。大长公主家里养了许多美女,时不时地送给皇弟品味,这些美女自然在皇帝怀中说大长公主的好话。栗姬见"老公"回来,不亲热,便把火气发在大姑子身上。这回送女为妃事,因为这桩事才干不成。其实,栗姬失策了,她不想想她得罪的是什么人!

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待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汉景帝阴郁忍耐,这多少让他得了病。他的儿子多,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一个原因是想让栗姬今后善待那些儿子。栗姬不干,表示不当老妈子。汉景帝见这个女人如此行事,心里嫌恶,但并没作声。

栗姬得罪了这对兄妹,她会有好果子吃么?没有。

景帝常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曰:"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患,心嗛之而未发也。

大长公主转身把女儿说给胶东王刘彻,刘彻的妈——王夫人王满口答应。大长公主展开手段,让王夫人入伙,她们一块儿搬弄是,在窦太后面前谗言栗姬。栗姬一家的处境可危了。

汉景帝中元七年(前150年),汉景帝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临江是个鄙湿的地方,似乎等于被流放)。同年,胶东王刘彻被立为皇太子。

汉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中元二年(前148年)二月,临江王因犯小过,被召回京,直接到了中尉府对簿。具有"苍鹰"之称的酷吏郅都回拒刘荣的一切要求,刘荣绝望,死于中尉府。

四,缘于刘荣之废的周亚夫和窦婴的败落,折射出汉景帝过河拆挢的阴险用心

刘荣在前元四年,也就是小叔梁孝王和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联手平定七国之乱后的下一年,被立为皇太子。魏其侯窦婴当了刘荣的老师。这对师生感情非常好。刘荣被废,窦婴誓死保全,但没保住。他就谢病不上朝了。周亚夫也誓死反对,他是出于太子无过,为什么要废?再说,废长立幼不合礼法!这两个人反对废掉刘荣的太子位,那么,这就是刘荣的"忠臣"了。对于重新立起来的太子,恐怕不是件好事。

周亚夫和窦婴,压根儿不知道这里面对于废立太子的真正原因,所以才反对得那么激烈。反对一个,必拥护一个。则,这两个人就成了窦太后一家的对立派了。

周亚夫的死,以及汉武帝朝的窦婴之死,不是死于公职,官位,而是死于皇帝的家事。

五,"苍鹰"郅都是怎么死的?

临江王刘荣,最是无辜!他从一开始就成了他爹阻止他叔谋求为太子的一个不可推辞的理由。由于栗姬的短视及窦太主,王夫人以及窦老太后的作用,尤其是王夫人对栗姬的致命一击,促使汉景帝废了毫无过错的太子刘荣。汉廷群臣反对,但反对无效。刘荣之废,说真的,非常冤枉!窦太主为了阿娇,王夫人为了刘彻,她们不择手段陷害刘荣的母亲栗姬:

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

汉景帝大怒,认为这是皇帝家事,外人不得干涉。先斩进言的人,再惩罚栗姬,然后废刘荣。这一切,并不是刘荣母子的错,而是被王夫人出头落井下石。捡了栗姬刘荣一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让该房人永不得翻身。

刘荣到临江为王,深自反省,因为不慎违反了一点小错,被告发,被召回长安。上车出发时,车轮突然坏了。江陵送别的民众哭声一片:吾王回不来了,车轮都坏了,这是有去无回呀!

上征荣,荣行,祖于江陵北门。既己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曰:"吾王不反矣!"荣至,诣中尉府簿。中尉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燕数万衔土置冢。百姓怜之。

刘荣一回长安,被逮入中尉府,连奶奶的面也没见着。他向郅都要刀笔写信向皇上报告违法的由来,郅都不给。他的老师魏其侯窦婴知道后,偷偷地拿了刀笔给自己的学生,刘荣写完信后,立刻自杀了。窦太后大哭不止,非要治郅邵死罪。汉景帝对老妈说,郅都是忠臣。窦太后盛怒:难道刘荣是奸臣不成?汉景帝语塞,赶紧把郅都外调作雁门太守。

不用刀笔可以杀死更多的人,是为刀笔吏

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日:"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由此可以看出,刘荣的死,必是一件预谋。从这对母子的对话可以看出汉景帝冷酷无情,手段残忍。而老祖母看清了儿子的阴暗,却不忍孙子无端受累而死,至为心痛!非报仇不可。

刘荣一死,拥护刘荣的一帮人或多或少均被汉景帝"挖坑","挖坑"的目的,则是为新太子"剔刺",为新太子继位扫清道路。

窦婴在武帝朝的"遗诏事件",究竟是不是刘荣事件的继续,我们猜不透,但窦婴一倒台,窦家势力彻底消失则是事实。至于周亚夫之死,那也是人祸,不是天灾。

郅都最后还是死了,而且是被汉景帝下今处死的。郅都也死得冤枉。因为他也是个背锅的人。

皇太子刘荣的出现首先就断了梁孝王觊觎太子位的路子,引发出梁国谋杀朝廷官员案,其次,牵出后宫几个女人争储风波,刘荣被废,导致平定吴楚叛乱的大功臣周亚夫和窦婴被边沿化。从此远离汉景帝朝廷。汉景帝在没人反对的情况下,封王夫人兄王信为盖侯,标志着新的外戚势力走向前台……

【长安十二时辰】历来太子的命运差不多,只是各有各的不幸

资料查阅:《史记》之内的以下篇目:

《孝景帝本纪》

《梁孝王世家》

《五宗世家》

《外戚世家》

《袁盎晁错列传》

《酷吏列传》……

本文内容由小纳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