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国歌》什么时候唱的(汉代国歌)
导语:汉朝《国歌》什么时候唱?
【原创】大爱无痕(吕志勇)/文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下令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定都后,才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之后又建造“未央宫”,同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又取其寓意“长治久安”,祈祷汉朝永远平安,故命名为“长安城”。
一、典礼时刘盈的不满
长安城的正式大规模开工建设,却是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开始的。至汉惠帝五年(前190年)才基本建造完城墙。
【图:汉代宫廷乐舞】
城墙建成后,大臣们请示要举行全国性的庆祝仪式。惠帝刘盈考虑到国家尚贫弱,决定不予庆祝。请示母亲吕后,母亲也同意刘盈的做法。
可转过脸,其他大臣等极力撺掇,认为举行盛大的庆贺仪式,有利于提振全国士气,吕雉遂改变主意,决定庆祝,并且提出要大庆祝——诸侯来会!
刘盈听到要“诸侯来会”的懿旨,心中悲凉。前后不过三两日,竟然全盘推翻“体恤百姓”,可悲自己还“百般感激”,对母亲的专横深恶痛绝。这才深刻领教,原来在她眼中,自己即使贵为皇上,也不过还是那个中阳里的小顽童。有心辩驳,却无胆量。只好自我安慰,自己这个当年的“太子”,还不是母亲一手争来的?多感谢才对……由“太子”之位想到“人彘”,顿时悲从心头起,罢罢罢,你要来的皇位,你只管忙!……从此一意颓废,不再打理朝政,由着吕雉一手指挥。
二、典礼仪式盛况
诸侯八方,来到长安。城中一时人满为患,商业繁荣。条条街道,人声鼎沸。车穿马跑,鼓乐不绝……整座城市,沉浸在大贺盛典中,日夜笙歌。
长安城建成,旷世之功,庆祝活动自然要体现一个“大”,设周边十丈大坛于南门外,专供此次祭祀。祠管等负责具体操作和一应事宜的官员们各司其职。祭祀形式大体如往年。汉初,祭祀之时,已经不仅仅用秦地巫师,也将梁巫、晋巫、荆巫等京城以外的诸侯之地巫师一同请来,这是有目的的。大汉初建,百废待兴,朝廷人才匮乏,现有的人员不足以应付诸多繁杂事物,所以才有叔孙通教人演练朝拜礼一事。还有一层考虑:朝廷征用的异地群巫,来自晋、梁、荆三地,而这三地的诸侯王均是与刘邦一道平定天下的开国元勋,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极其重要。用此三地巫师,即意味皇上对诸侯王信任倚重,息息相关,和谐共存。文化聚人心,是治国良策。
高祖刘邦是楚地人,自然要在中央之地弘扬楚文化。晋巫多祭祀“东君”(太阳神)、“云中君”(云神)、“司命”(司命神),荆巫也祀“司命”,崇拜信仰中与楚文化的交汇点,好好利用,功效明显。刘邦抓住了这一点,由荆巫主持,群巫实施,文化融合,人心向稳。
【图:汉代长安城】
在祭祀活动中,虽各司其职,亦相互合作。如晋巫和荆巫共敬“司命”,同唱《九歌》,便需携手。而“司命神”有两位(即大司命、少司命),所以就由晋、荆两地的巫师分别承担祭祀。“巫”的首创者是“巫咸”。因“巫咸”是楚地人,故祭祀巫师先祖的这项任务就由荆巫承担。
祭巫的场所是“巫社”,这种建筑无屋顶。似乎只有如此,信息和意愿才能“直达天庭”。各地均设有“社”。梁巫祭天社,晋巫祭巫社,秦巫祠社主。有汉以来,祭“社”之风愈烈。
祭祀礼仪严肃而庄重,有整套规范的程序。其中,祭祀乐歌尤为重要。每次出场或烘托气氛,均有对应歌乐。天官“大祝”负责迎神于庙门,此时奏《嘉至》。音乐声起,人人肃立,似“亲眼所见”,天神缓缓降落人间;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乐,作为步行的节奏,众人踏乐而行;献上干豆后,乐师登上高台,独自高唱《登歌》,其他一切丝竹管弦统统停止。《登歌》演奏两遍后,再奏《休成》乐,赞美神明“已经享用”祭品;皇帝到束厢去饮酒,坐好后,演奏《永安》乐,赞美祭礼已完成。
三、仪式结束后再续高了
一应仪式完毕,吕雉和皇上刘盈率众臣入未央宫前殿,梁巫主持堂上、房中祭祀,演唱《安世房中歌》。
只听得管乐钟鸣,余音绕梁:
大孝备矣,休德昭清。
高张四县,乐充宫庭。
芬树羽林,云景杳冥。
金支秀华,庶旄翠旌。
七始华始,肃倡和声。
神来晏娭,庶几是听。
………… …………
此时,吕雉面带笑容,与此曲作者唐山夫人共坐一榻,手手相牵,极为和睦。
【图:汉代乐曲人】
唐山夫人是刘邦几个夫人中,极通音律的人。性情恬淡,寡言少语,平日里也很听话,因此吕雉每次都要与她同听此曲,共叙友情。
《安世房中歌》初名《房中祠乐》,共十七章,以楚乐旋律为大调。因此曲多为歌颂汉朝的丰功伟绩之举,孝惠二年,皇上下令,让乐府令夏侯宽备齐箫管,改名为《安世乐》。
歌妓舞女,翩翩起舞。觥筹交错,群臣热饮。诸侯同贺,齐声颂德。沉浸在浓烈的歌舞声中,吕雉心中一暖再暖,荡漾沉醉在皇权的威严和浩瀚博大中,骤然年轻了几岁。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