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论文(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原则)
导语: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1、生产环境卫生治理。在科学合理场地选址和设计基础上,要在生产前进行全面灭菌、除虫、去除四周杂物、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在设计上,灭菌锅、锅炉房到接种室、培养室距离要尽量短,减少在操作运输过程中被污染的机会;菌丝培养室和出菇房要有防范措施,在门窗和通气口处装细眼纱窗,防止菇蝇、菇蚊等虫源飞入;门窗要严密,防老鼠钻入为害培养料及子实体;进行保护地或室外栽培的要将周围杂草、落叶、碎石清除干净,沿四周撒上生石灰粉,防止白蚁和其它害虫进入。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正规的生产规程进行生产,减少不必要损失。
2、生态防治。主要通过控制食用菌培养过程中生态环境条件,促使食用菌快速健壮生长,抑制各种杂菌生长繁殖,最终实现促菇抑病的目的。
(1)温度。不同食用菌品种具有特定的生长温度范围,在这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快,目前人工栽培的品种生长阶段的温度大多在18~26℃。为防霉菌污染,一般要将温度控制在26℃以下,可有效地防止喜高温霉菌污染。
(2)湿度。大多数的霉菌在高湿条件下繁殖,在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将环境湿度控制在70%以下,可有效的抑制喜湿杂菌生长。
(3)酸碱度。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对pH值要求不一样,如草菇pH值偏高环境生长良好,且pH值高可抑制喜中性、偏酸性杂菌生长。在配制培养基时,适量加入KH2PO4,既可补充钾,又起到调节酸碱度作用,也能起到抑制杂菌生长的作用。
(4)增强通风,适宜光照。食用菌为好气性真菌,而多数杂菌在闷热不通风条件孳生,加强通风既有促进食用菌生长的作用,又有抑制杂菌生长功能,适宜的散射光促进食用菌菌丝生长健壮,增强抵制杂菌能力。
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可利用高压、日光曝晒、黑光灯诱杀及过滤除菌等物理原理达到防病杀虫的目的。物理防治简单易行、不易伤人体,不污染环境。物理防治病虫害应用十分广泛,如:食用菌害虫对光波敏感,具趋光性,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杀,在灯下放入一些装有0.1%敌敌畏水盆或安装电灭蚊器,可以诱杀双翅目的眼菌蚊、蚤蝇、粪蝇、瘦蚊和鞘翅目的缨甲科害虫;利用电子灭菌器,可以杀菌消毒。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和生物代谢物达到防病防虫的目的。生物防治在农业上广泛应用,但在食用菌上应用刚刚起步,前景十分乐观,因为它不污染环境,没有残毒、对人体无害、长期使用没有副作用,使食用菌产品无公害。目前食用菌生物防治以生物的代谢物和提取物杀虫杀菌为常见,如:用180~210毫克/升链霉素防治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病害;用玫瑰链霉素280~320毫克/升防治红银耳病;金霉素130~220毫克/升防治细菌性腐烂病;利用细菌制剂-苏云金杆菌来防治蜗类、蝇类、蚊类、线虫都取得很好效果;利用植物制剂-鱼藤精、烟草浸出液和其它生物制剂,都对食用菌病虫害有理想的防治效果。
5、化学防治。可以选择高效、低毒、易分解化学农药来防治,尽量避免使用高毒、难分解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食用菌产品无公害。杀虫剂可选用乐果、敌百虫、杀灭菊酯和生物性杀虫剂青白菌、白僵菌以及植物性杀虫剂除虫菊等。还可选用驱避剂樟脑丸以及诱杀剂糖醋液等。熏蒸集可以用氧化铝代替也可用紫外灯进行代替。杀菌剂选用代森铵、稻瘟净、抗生素、井冈山素以及植物杀菌素大蒜素等。这些药物对病虫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而对环境和食用菌几乎无污染。
采收
各种食用菌产品达到最佳商品价值时,应该立即采收处理。如果是鲜售,采后立即打包装作低温保鲜处理,以最短时间到达消费者手中。如果用于加工处理,也应该立即作出处理,以防变质变味,影响品质。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