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齐国道家(道家的齐物论观念是什么)

导语:“齐”与道家各派思想的分化

齐国道家(道家的齐物论观念是什么)

老子讲“和”、“同”、“常”,认为道存在万事万物之中,万物一道也,同德也,虽然没有“齐”字,但到处具有“齐”的思想。

老子是在承认万物差别的基础上,认识到万物的共同之处的,即具有“道”、“德”,到了庄子则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这一点。

庄子有《齐物论》,认为万事万物具有共同的东西,这个共性的东西就是“道”,道存在任何事物之内,没有道,万事万物便不能“得”,也不能“成”,便失去了形成万事万物的根本,即“性”或“种子”。

当然,庄子所说的“齐”,依然是有着个性差别的“齐”,是自然之齐,是变易之齐。

如《庄子·齐物论》曰:“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在此,我们看到,虽然庄子运用“变易”来表达万物齐一的思想,但是始终尚存有一个根本,即“道”,也就是说“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后又有“谓之道”,庄子思想还没有走到完全的虚无主义哪里去。

在庄周梦蝶中,也有一个区别在里面,而并非将庄子与胡蝶混为一体,“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此等物化,而是在承认庄子与胡蝶之分的前提下才会有的。

所以说,老庄的“齐”是有差别的齐,是指“道德”或是“心性”存在于万事万物之内之“齐”,是“自然”之“齐”,是内在本然就有之之齐。

而在其他道家看来,特别是田骈、慎到将老子的“一道”之齐,看作是外在之“齐”,从而失去道家原有的“自由”、“平等”思想,变成一种外在强制的力量,迫使万事万物“齐一”,改变了道家的超然的人生境界,把人看作一种工具,从人的内在性向外在性上发展,将道德人变成了工具人。

田骈、慎到所谓的“齐万物以为首”与庄子的“齐物论”具有重大的区别,“《齐物论》的‘丧我’,乃解放形骸之小我,以成其与道相冥和之大我;亦即是《天下篇》所述庄子的‘上与造物者游’的精神境界。此一境界,《齐物论》称之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的‘天府’;天府,乃形容其精神之无所来包;无所不包之精神境界即是道。在此种精神境界之内,便会‘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齐物论》),即是认为社会上的‘恢诡谲怪’,皆道之一体,故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所以《齐物论》的齐物,是承认各物的个性不同(恢诡谲怪),而价值相同的齐物;是承认各完成其自己之个性,互忘而互相干涉之齐物;此即所谓‘咸其自取’(《齐物论》);这是各物皆得到自由的齐物。截穿了说,是对物之不齐,却加以平等观照的齐物。”

我们看到,虽然都是道家,都主张“道一”、“齐物”,但是,由于田骈、慎到缺少了“心性”作为奠基,其“一”、“齐”也只能从外在上加以考量,从外在上加以“一”或“齐”,表现出了道家支派对他人的否定,以及对自我的不自信。不仅看到了现实的“变易”,也看到了人性本质的险恶,于是对“道之所存”、“德之所存”的怀疑,也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试图通过某种“法”来加以限制,强制人们“齐一”。

对于田骈、慎到来说,控制显然比起“道德”的说教、“心性”的自觉,更为有效,也更重要。其价值取向已经不再是追求超越于现实的最高远的人生境界,而是切切切实实的关注现实活动着的人。

主体需要的是一种来自外在的强力或秩序,规定着人们的完美或缺憾,人们的一切行为和发展,全生与安命,皆从外在的感觉上、经验上去控制,而不去关注内在心性、人的本质,人的自由与平等。

这种对人的本质的漠视,对人性的冷淡,对人的个性的扼杀,是田骈、慎到道家支派的主要特征,也是道家向法家过渡的必然走势。正如徐复观所说:“于是在表面上,他们是以道齐万物;而实际上则是以法以势齐万物;这是强制性的,没有个性的齐物;与庄子的齐物,有本质上的分别。”

在庄子看来,齐万物是万物以“道”、“德”在其内,从而使万物各得其所,自然而然,故谓之齐万物;而田骈、慎到,则是将个性完全扼杀掉,是使万物齐一,而这种所谓的“齐一”,是强制性的,是非自然的,是外加的,完全背弃了道家的“自然人”的人性奠基。

本文内容由小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