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王昌龄的边塞诗(王昌龄边塞的古诗)

导语:我读王昌龄绝句诗(二)王昌龄的边塞行

王昌龄 的边塞诗(王昌龄边塞的古诗)

盛唐边塞诗歌,素以高适、芩参为代表,他俩都擅于长篇歌行。高适诗歌昂扬激奋;芩参诗歌瑰丽雄奇。然而王昌龄却在两家之外另辟蹊径,以短小绝句形式,抒发思妇的离愁、征人的情思:既有“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感叹,又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既有“无那金闺万里愁”的痛苦,又有“已报生擒吐谷浑”的胜利的喜悦。这些诗歌写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气势宏伟、格调悲壮,成为传唱不衰名作,充分展示了王昌龄绝句诗歌的高超水平。

王昌龄一生坎坷,游历广泛,他曾游历西北边塞,又贬到“夜郎西”的龙标。由于缺乏王昌龄生平史料,我们已无法考证王昌龄何时去过西北边塞,但是从其边塞诗歌所描绘的西北风光的各种特色来看,没有在西北生活过的人是不可能写出来的。我们不妨从王昌龄诗篇来考察他的足迹吧。

   《塞下曲》之一: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

   此说八月路经萧关。

   《塞下曲》之之二: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

   此说秋日经临洮。又如《从军行七首》之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从诗中来看,王昌龄也许到过碎叶。在另外的一些边塞诗歌中也能找到类似诗句,证明王昌龄有过西北之行。

从边塞诗歌的创作时间来看,应该是王昌龄的早期作品。原因有两个:

首先《塞下曲四首》载于芮挺章的《国秀集》,而《国秀集》收入的诗歌是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之前的诗(见芮挺章《国秀集》序);

其次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王昌龄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时年约三十岁,开元十九年授汜水尉,中博学宏词,不久获罪被谪岭南,天宝元年出任江宁丞,天宝七年又被贬为龙标尉(见谭优学《文学遗产·王昌龄行年考》)。

因此,在开元十九年至天宝三年中,王昌龄官卑而命运多坎坷,是不可能有西北边塞之行的。据此推断,开元十五年前也是王昌龄最有可能西北边塞之行。那些富有特色的豪漫气壮的边塞诗歌,包括边塞绝句诗正是王昌龄的早期作品

本文内容由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