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和圣故里到底在哪里(和圣是啥意思)

导语:和圣祠创建与重修(三)

入清后和圣祠第二次修葺,是在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泰安府志》卷七《祠祀》中记此役云:“和圣祠:… …乾隆十九年县令冯光宿复加修葺,有碑。”光宿乾隆十六年(1751)任泰安知县。任上陆续复建土地祠、先农坛等,今存白鹤泉石坊即其所立。此次重修告竣,光宿自撰碑记之。《岱览》著录云:“《重修和圣祠碑》:右冯光宿撰,真书。乾隆十九年四月勒祠内壁间。”惜今又佚而不传。

入清后和圣祠三修,是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其工役肇自泰安知府宋思仁,并得到知县嵇承群、县尉张廷模等协助。工竣,宋思仁撰《重修和圣祠记》,立石院中,文云:“和圣祠在泰郡东南隅,历岁既久,自乾隆十九年雁门冯君光宿修后,迄今三十六年矣。兹值秋祭,瞻拜之下,目击颓垣摧栋,几至风雨不蔽,此守土者之耻也。爰分廉俸,谋之邑宰,嵇君承群亦欣然乐举其事,县尉张君廷模复襄助之。遂庀材鸠工,越半月而落成焉。窃思和圣之仕于春秋时也。直以维风,慈以惠众,所谓鄙夫宽、薄夫敦者,千载而下,犹可想见其风采矣。… …思仁幸际圣明,守官兹土,瞻俎豆之馨香,俨声灵之宛在惄焉。私淑之心,盖有彷徨而不忍去者,是为记。”

清代和圣祠最后一次修葺,是在道光九年(1829),修者泰安知县徐宗干。据宗干称:其重修《泰安县志》告成后,以刊刻余资,修治圣祠,“匝月而竣”。徐宗干此次重修,还有一项重要举措,即将与和圣祠相邻的鲁两先生祠中的孙复、石介像设移奉柳下惠西侧,自此孙石神位“借住”和圣祠凡八十年,直至宣统元年(1909)方还祀旧所。告成后徐宗干撰有《重修和圣祠碑记》,立石祠内。碑云:“… …城内有和圣祠,自前明州守侯公应瑜建立,至毕公振基(姬———引者注)始修于顺治之十三年,冯君光宿重修于乾隆之十九年,郡伯宋公思仁复修于乾隆之五十四年,迄今阅四十载矣。夫式闾表墓,千载而下,闻风兴起,方且徘徊不忍去,而一任颓垣摧栋,而莫之整理。至于禅宇仙观,则金瀓碧灿,孔固孔安,是亦人心世道之忧也。戊子春,与邑人士大春纂修邑乘告成,梨枣馀资,即以鸠工庀治,匝月而竣。并访展氏子孙,世世守祠祀、供洒扫焉… … ”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