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古代儿歌资料大全(古代儿歌资料大全集)

导语:古代儿歌资料

赵景深领衔主编的古代儿歌资料

《国语.晋语》:童,童子。徒歌曰谣。

《丹铅总录》明.杨慎:童子歌曰童谣,以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赵景深领衔主编的古代儿歌资料

古代所谓童谣即民间儿童所唱的歌谣,被认为是表现人间灾异祸福的“咎徵”之一。也叫“孺子歌”、“婴儿谣”、“儿童谣”、“小儿语”等。《史记.天官书》说它的产生是由荧惑星(即金星)降地,“惑童儿歌谣嬉戏”。因此古代儿歌童谣也被称为“诗妖”。

最早的童谣收集记录见于《春秋左传》、《战国策》中,以及各朝的《五行志》内,至明代才出现第一部儿歌集:《演小儿语》——1593年,吕坤。清代又出现《广天籁集》和《下里歌谣》,儿歌童谣开始被称为“天下之妙文”,并说“古谚童谣,纯乎天籁,而细绎其义,徐味其言,自有至理存焉。”

至五四时期,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发起搜集歌谣的运动,整理发表了大量的儿歌。也是自那时起开始使用“儿歌”这个专用名词。

《宋书》梁.沈约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说当时吴主孙皓想迁都武昌,被人民群众抗议。后世毛润之仿此笔法写“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句。

《述异记》梁.任昉

始皇二十六年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元史》明.宋濂

至正十年河南北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帝京景物略》明.刘侗 于奕正

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儿发芽儿,打柭儿。

帝京景物略

帝京景物略

旧都风物略

打柭儿:也叫打噶儿。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为负,远为胜,曰打柭柭,古所谓击壤者耶。其实有点像现在的棒球运动。鲁西北乡村亦有此运动。

《演小儿语》明.吕坤

这是现在已发现的我国第一部儿歌专集。吕德胜在序中说:儿之有知而能言也,皆有歌谣以遂其乐。群相习,代相传,不知作者所自。

极浅,极明,极俚,极俗。讹字从其讹字,方言仍用方言,但令入耳悦心,欢然警悟。

每首童谣后面吕德胜都加了评注,言简意赅,后世编者多为其保留。如:

紧喉痹,溃成脓,不针要死,才针护疼。尽着病人开口骂,须索下手针一下。(既念终图,莫辞始怨)

《演小儿语》明.吕坤

《明季北略》清.计六奇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李自成起义时,造谣词,使儿童歌,以相煽惑,从自成者日众。

《天籁集》清.郑旭旦

共收浙江儿歌四十六首。在正文中编者夹叙夹议夹注夹评,实在妨碍视线,若仅解释方言还好,老是一惊一乍的说什么“活现,此如诗之兴体。”或者“扯淡得妙”、“趣”,所以赵景深也说他“感慨牢骚与儿歌本身关系不大,且篇幅很长。”

古谚童谣纯乎天籁,而细绎其义,徐味其言,自有至理存焉。

其中流传较广的: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黄米饭,菜汤浇。煎鳓鲞,尾巴焦。猫儿驮了去,狗儿叫难消。难消难消,消了一个大钵焦。

用词及场景皆为南方所独有,比如“外婆”,比如“摇船过桥”,比如“鲞”,皆具地方特色,一读之下便知为江南水乡。

郑旭旦说这些儿歌“随韵粘合,然无文理,然绝世奇文”。儿歌岂不就是这样吗?黄口小儿为了押韵强行借词来组合,只图口舌之乐,不亦快哉。我乡称之为“胡连(平声)蛋”。

《天籁集》清.郑旭旦

《越谚》清.范寅

专门介绍绍兴地区的谚语、俗语、成语、谜语、歇后语及歌谣。编者力图“使言之于口者,悉达之于笔。”编者将唱儿歌时的情景亦作注,描绘之下使读者明了场景。书中生僻字极多,叹南北方语言文字差异之大。

《越谚》清.范寅

《越谚》清.范寅

《越谚》清.范寅

《下里歌谣》清.伍兆鳌

周南召南,冠于国风。幼稚之年,未识道理,强而聒之,非所乐闻,惟俚俗之歌,入耳而不烦,上口而不逆,嬉戏之余,使其侣相唱相和,以能诵为高,强记为乐。

余儿时惯熟之俚歌,盖不下四十首,还乡以后,寂然不闻,何也?毋亦风俗之愈降耶?编次成,叹喟者久之。

《下里歌谣》清.伍兆鳌

《北京儿歌》清.百本堂

百本堂主人姓张,自称百本张,始于乾隆年间。

本堂书戏、岔曲,当日挑看明白,言明隔期不退换,诸公君子莫怪。由乾隆至今,少钱不卖。住西直门内高井胡同中间东小胡同路北,张姓行二。

北京人称儿歌作“小儿语”。

流传较广的有“小白菜儿地里黄。”“小孩儿小孩儿上井台儿。”“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水牛儿即蜗牛也)

《北京儿歌》清.百本堂

《北京儿歌》清.百本堂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