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主笔是什么意思(突出主笔教学设计)
导语:怎样看待书法创作中的“突出主笔”原则?
“突出主笔”是汉字书写中很重要的一个书写法则。字的主笔相当于字的主要矛盾。《矛盾论》告诉我们“研究任何事物的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对书法创作来说,将主笔突出很有助于字的好看。
那么到底该怎么突出主笔?哪些主笔需要突出呢?大体来说,要遵从以下几个规律。
第一,“字势”原则。
“字势”是书写汉字的基础和首要法则。《晋书·王羲之传》中评论王羲之的书法就是以“字势”为主的。(“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一个字有一个字的“字势”,比如说汉字的长短、高低、胖瘦都是有它的个体特点的。比如“皿”字就是一个比较扁的字,而“米”字则是一个比较圆的字。其它或方(如“凹”字)或长(如“月”),各具其势。
除了字的整体“字势”之外,不同的点画也各具其势。卫夫人传授王羲之的《笔阵图》中,对所涉点画的描述就与点画之“势”有关——“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遵从字的整体字势和笔画之势,两者相互结合。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相互补充,才能将字的字是给写好。一旦写出“字势”,字就有了精气神,就有了神采与活力。
书法创作要突出主笔,就要根据字势来进行。唐代书法家卢肇在《拨镫序》中说:“大凡点画,不在拘之长短远近,但无遏其势。俾令筋骨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所以,在写字前先总结出所要书写汉字的“字势”,做到“意在笔先”;然后顺应“字势”来突出相应的主笔,方形的字不可写圆形,瘦长型的字不宜宽扁。字中若封闭结构的部件,往往要把不封闭的具有延伸性质的笔画延伸出去以增飘逸之气。比如“皿”字扁且上部封闭,就要把下横作主笔延伸突出。
第二“书体”原则。
汉字中有篆、隶、草、行楷等不同的“书体”。不同的书体往往也会形成主笔的不同。比如说“隶书”一般比较扁的字,所以在写隶书时就往往要把横向延伸的点画(如“横画”)作主笔,加以突出。隶书的特点(“蚕头雁尾,雁不双飞、蚕不二设,如龟如鳖,折笔藏锋,重浊轻清,一波三折,外方内圆,斩钉截铁,中敛旁肆”)中,“如龟如鳖”即隶书字形较扁,笔画向横的方向发展,字身的形状像扁龟、鳖等扁形动物。而楷书则相对长方,书写时要把竖画给突出。
当然所谓的书体也不是绝对的,各个书体可以仍相互结合,比如欧阳询的字尽管以长方为主,但是他的部分点画也是结合了隶书的笔意,以使整个字体更加美观。而徐渭的《答余生子传书寄》中,则掺杂了更多的隶书笔法。不过,整体而言,“突出主笔”仍是要考虑不同书体之间的特点的。
第三,古腾堡则。
古腾堡法则又称 Diagonal Balance(对角线平衡法则),由 14 世纪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约翰·古腾堡提出。他认为,左上角是人们视觉的第一落点,而右下角是最终的视觉落点。而左下角和右上角则是“视觉盲点”。
这个法则用在书法上,可以告诉我们“左上”和“右下”是汉字书写时的重点,而左下和右上格式书写时的“盲点”。所以突出主笔时往往要把左上和右下部分进行突出。比如说写“十”字时就是这样的,人们习惯中往往认为这个字的竖画的中心位置应该写在横画正中间,其实书法的审美并不是如此。根据“古腾堡法则”,左上和右下要突出。所以,“十”字的横画要向左侧延伸,而竖画则要向右下突出,这样写字才更好看。
好了,通过介绍,你应该对书法创作中怎样“突出主笔”有了更好的把握了吧?将主要矛盾抓好了,一件事情才能迎刃而解。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继续讨论,正所谓真理愈辩愈明。
本文内容由小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