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夏季混凝土各种现象有哪些(混凝土夏季施工可采取哪些措施)

导语:夏季混凝土各种现象

夏季混凝土各种现象有哪些(混凝土夏季施工可采取哪些措施?)

混凝土强度发展的三个必要条件是:温度、湿度和龄期。而夏季混凝土的特点是:高温多雨、高温干旱、大风及昼夜温差过大,且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夏季混凝土施工,如何保持好一定的温度、一定的湿度条件和有效的养护时间,来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夏季的特点和工程部位进行有效的养护。夏季气温高、湿度低、干燥快,由于新浇筑混凝土可能出现凝结速度加快、强度降低等不利影响,这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时需要特别细心。正确地分析出现不利影响因素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或使之降到最低程度是很有必要的。

炎热气候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

当混凝土的温度升高时,为了保持浇筑作业所需要的坍落度,混凝土的用水量要增大。同时,温度升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速度加快,以致于有时混凝土从搅拌站运到施工现场时需要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再次加水。这两种情况都使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进而导致收缩增大,强度降低。因为较高的温度加快凝结,混凝土的运输将变得更加困难。当湿度较低或风速较高时失水量更大。若混凝土需要引气,气温高会使含气量更难以控制。由于温度高会降低含气量,因而引气剂的掺量要增大。

混凝土拌制、运输和卸料过程中的措施

在混凝土拌制时就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来控制附加水量,降低坍落度损失速度,减少塑性收缩开裂。在这一阶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使用减水剂或以粉煤灰取代水泥来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在浇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骨料粒径。(2)如果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较长距离的运输,可用缓凝剂来控制凝结时间,但应保证缓凝剂的掺量正确,对于水下混凝土工程尤其重要。(3)如果需要较高的坍落度,应当使用高效减水剂。有些高效减水剂产生的高坍落度能够维持2h。高效减水剂还能够减小拌合过程中骨料颗粒之间的摩擦,减缓运输搅拌机拌合筒中的热积聚。(4)向骨料堆中洒水,以促进蒸发冷却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如果用冷水(如地下水或井水)湿润,则冷却效果会更好,在湿度较高时尤其如此。(5)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季节里要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可考虑运输搅拌车的延迟搅拌,使之在到达工地时仍处于搅拌状态。(6)在可能时,应作好计划,以避免在日最高气温时浇筑混凝土。在干燥的条件下,晚间浇筑的混凝土受风和温度的影响相对减少。(7)除按设计量加拌合水以调整规定的坍落度外,不应在工地上另加拌合水。

混凝土缓凝现象

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是指超过正常凝结时间,仍未达到终凝的现象,预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一般初凝时间为6~8h,终凝时间为8~12h(试验室条件)。混凝土凝结时间超过24小时即为出现缓凝,超过48h就是超缓凝。混凝土缓凝现象可分为两种情况:(1)整体严重缓凝多是由外加剂原因造成的,由于掺加了不合适的缓凝组分(有很多缓凝组分受温度等影响其凝结时间变化显著),或外加剂掺量超出了正常掺量,造成了混凝土的过度缓凝。(2)局部严重缓凝如楼板或墙体混凝土的绝大部分凝结正常,局部混凝土缓凝,原因可能有:(1)外加剂采用了后掺法,混凝土搅拌不均匀,造成外加剂局部富集;(2)现场加水,混凝土粘聚性降低,发生泌水或离析,浇捣时振捣使局部浆体集中,水灰比变大且外加剂相对过量;(3)外加剂池中带缓凝组分的沉淀物不易搅拌均匀,造成混凝土局部过度缓凝。

混凝土“硬壳”现象

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表面已经“硬化”,但内部仍然呈未凝结状态,形成“糖芯”,姑且称之为“硬壳”现象,并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裂缝,该裂缝很难用抹子抹平。这一现象经常出现在天气炎热、气候干燥的季节,其实表面并非真正硬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水分过快蒸发使得混凝土失水干燥造成的。表层混凝土强度将降低30%左右,而且再浇水养护也无济于事。除了气候因素,外加剂配料成分和混凝土掺合料种类也都有一定关系,外加剂含有糖类及其类似缓凝组分时容易形成硬壳;使用矿粉时比粉煤灰更为明显。解决办法:(1)对外加剂配方进行适当调整,缓凝组分使用磷酸盐等,避免使用糖、木钙、葡萄糖、葡萄糖酸钠等;(2)使用粉煤灰做掺合料,其保水性能比矿粉优异;(3)如表面产生细微裂缝,可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二次振捣消除裂缝,以免进一步形成贯穿性裂缝。(4)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施工养护措施,即尽量避免混凝土受太阳直射,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可采用喷雾和洒水等养护方法。

本文内容由小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