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诗词(古代诗词西园什么意思)
导语:【文化潍州】西园诗社(一)
按,潍城区诗联书画印作品展已经举办了三届,此展为综合性展览,意在传承老潍县诗联书画印的优秀传统,而以诗来领衔,可见诗学的重要。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以下,数千年来,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其他艺术门类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以中国画论,苏轼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诗画结合的经典要求。潍城的国画艺术在近现代卓然崛起,其文化内核正是科举的兴盛、诗文的浸染、金石的蒙养。
西园诗社是潍城历史上另一个重要诗社,与松园诗社不同,它是一批年轻诗人的组合。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他们通过诗来遣愁寄概、兴志咏怀,并在相互酬赠中彼此激励,共同成长,最后涌现出像柯劭忞这样的大师硕儒,使浮烟山下一个小小山村的诗社,与中国近代文化史也能够联系起来,这一点柯氏自己在诗中也无上感念,这应该也是“诗意潍州”的一个缩影吧。
今天介绍几位才子佳人。
与文学作品中的才子佳人一样,他们大都命途多舛。
1861年,胶州,捻军。狼烟四起,诗人柯蘅、李长霞夫妇扶老携幼仓皇逃难,投奔潍县。李有《辛酉纪事一百韵》长诗,记录当时惨状:
开春贼东窜,避乱事远出。秋来复北行,烽火起仓卒。呼号闻比邻,怆惶出闺闼。女弱涕涟洏,姑老色惴慄。大儿前挽车,小儿后提挈。暮出东郭门,秋潦多乱辙。月暗影昽昽,路昏行蹩蹩。我随车徒行,十步再蹉跎……
对于喜爱书画的人士来说,胶州是高凤翰的家乡,是云蒸霞蔚之地。柯氏亦不弱,柯蘅的父亲柯培元,举人出身,善诗文,精金石,与掖县李图、安邱刘庄年、诸城李璋煜(陈介祺岳父)并称“山左四名家”。道光十五年(1835),由福建瓯宁知县调署台湾噶玛兰厅通判,一月即去职。
柯培元才华横溢,但性格过于狷介。据《一士类稿》记载,柯培元在福建时,一次夏天外出,赤足乘轿,行至街道的繁华路段,把两足搭在两个手扶板上,目空一切。恰巧,某官的轿子迎面而来,其人是个近视眼,见柯的脚搭在扶手上,以为向自己打招呼,急忙拱手还礼。此事传为笑柄。
如此恃才傲物,像郑板桥一样,是不可能在官场上达的。
柯蘅(1826-1887),号佩韦,一生不仕。早年随父游闽,从著名学者陈寿祺受训诂之学,于经学、史学、音韵、文字之学深有研究。十九岁求学济南尚志书院,时李长霞之父李图为主讲,以爱女妻之。
对于热爱诗歌的人,李长霞值得钦佩。她的诗,民国时期任大总统的徐世昌评价“格调高古,寄托遥深,蔚为国朝一作家”。徐主编的《晚晴簃诗汇》收其诗作七十一首。
李长霞出身于晚清莱州府掖县的一个文化世家。曾祖李锳,举人,官广西右江兵备道。祖父李兆元,字勺洋,官河南知县,著有《十二笔舫杂录》。父亲李图,字少伯,天才卓越,论者以为“山左称诗者,王士祯、赵执信以后,以图为巨擘云”。
李家与郭家为世谊,李兆元的姐姐李绮苍,号仙缥,嫁潍县郭塏为妻。
李绮苍亦是才女,能诗,《潍县志》有传。《北海郭氏诗存》中记录着她的《慰勺洋弟下第》一诗:
才人遇合古来悭,又是秋风落魄还。
梦里高堂思白发,马前故国望青山。
辛勤一第名难博,诵读三冬事未闲。
才调如君应不朽,黄花好为破愁颜。
对于李兆元(勺洋),郭家诗人郭去咎(1774-1858),亦有《题十二笔舫杂录》一诗:
勺洋诗叟东海仙,词源根柢渊乎渊。
豫州匏系滞一官,放眼茫茫混大千。
淋漓大笔扫云烟,交游投赠堆长笺。
琪花瑶草落眼前,含英吐秀争新鲜。
中有大手张船山,奇峰高压峨嵋巅。
差与主盟伯仲间,南华并存内外篇。
学庸说卦苦钻研,勺洋勺洋奚取焉。
程朱胡杨皆陈言,道无尽藏留真诠。
诗人郭鼎(1784-1852),字古存,号铭夏,郭塏之子,郭同芳之孙。从郑板桥赠郭思聪、郭同芳父子联语“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君身是后凋松”,可知文脉渊源。
郭鼎著有《铭夏诗钞》,李图为其选定并撰序:
羁旅轗轲中,时露洒落胸襟,深人无浅语,亦哲士多达观也。若徒于寻常词客中求之,转失其真。非因蔡李之亲契、庄惠之知者,亦未易为斯评耳。道光癸卯新正五日,表弟李图拜识于泺源书院。
集中有《适楚过历下,访表弟李少伯不遇,车已驾,少伯追话于途,别之以诗》:
君留历下我天涯,过访还愁别绪加。
室迩人遥春草绿,鞭停鞍倚夕阳斜。
李生不见三年久,道左相悲两鬓华。
莫问洞庭湖上客,行将萍迹吊长沙。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