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王铎书法与展览体裁是什么(王铎书法讲座)

导语:王铎书法与展览体

“笔力是综合运用笔法、结构章法和墨法产生的一种感性形象。”

笔法、结构章法和墨法,这三点往往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但能将其中一种要素发挥好,都将是杰作。明朝就有这样一个人,近现代书法家启功先生评价他:“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也。”

这个觉斯,就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王铎(王觉斯),启功先生眼中500年来的笔力第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继“草圣”张旭、怀素之后,第一个谈论草书绕不过去的人。

为了寻求书法新的突破,明人尤其推崇将行书写作速度加快,或者是在草书当中夹杂行书笔意,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允明就是个中高手。王铎能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独创了一门墨法:“涨墨法”。在王铎之前,书法史上的墨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浓墨型和淡墨型。

浓墨型讲究笔酣墨饱,墨色鲜亮丰润。淡墨型用淡墨书写,可以增强书法清爽雅致的风趣。

到了元代,受到水墨画的影响,人们开始格外注意水分对墨色的影响,可惜元代存世时间太短,到了明朝,王铎发明了这“水墨并用型”墨法。

王铎有一件草书《拟古帖》就是其典型代表。这件作品中有大量的墨色对比,有的地方墨水聚成一团,甚至分辨不出笔画。这些墨团许多都是毛笔在落纸之前自然滴落形成的。

许多人不能理解这样的创作方式,殊不知若是笔力不强,这些墨团真就成了纸上的“墨猪”,对于能理解的书法内行来说,王铎真的堪称神笔。

王铎的书法不被理解还有一个原因。他当了清朝的“贰臣”。明崇祯十七年(1645年),清军攻陷扬州,王铎留守南京镇守,时势所趋,为了保护城中百姓,并且让国家重开科举,王铎开门降清成了清朝的贰臣,所以有人说他的书法是“汉奸体”。王铎一个人承受了骂名,在七年后郁郁而终。

练习这件《拟古帖》的确对增强我们的笔力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帮助我们寻求书法墨法的趣味。

颜体书法除了具备篆籀笔法和可变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了颜体后更能自成一体,即:似颜非颜。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后,都会受到很多评委的青睐,作品入展的机率就会高很多。

下图中的这幅楷书作品,曾经入展了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看了一下,这位作者是专攻颜体书法的,包括颜体楷书和行书,可以说多年如一日地临摹颜体书法,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颜体楷书把握得十分到位,对颜体书法研究得也是十分深入的,不仅如此,他还能准确把握当代书法展览体的脉搏,符合书法大赛的基本宗旨。

这幅作品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手法:

一是对颜体字形和创新能力把握较好。作品中,人们一眼便能看出他是学颜体书法的,但这幅作品不同于人们所见到了“正宗”颜体,而是对颜体书法进行了“变形”处理,并且运用了其它一些方法,使欣赏者既能看到是颜体的,又可以感受到是自己的,也就是“似颜非颜”,这才是当代书法展览体的要求。你写得太像,评委认为没有个性,写得不像,人家也认为你基本功不到位,不知是学谁的,只有在似与不似之间,才是“好作品”。

二是以思辨方法处理好章法的关系。作者以字形的大小、线的粗细、墨色的虚实等变化关系,共同营造出章法的构成要素,使得作品就有了自然变化的书写水平。作品中竖成行,而横无列,尤其是上下两个顶端并没有写得很平齐,而是错开了起始的位置,这一点并与古人的写法不相一致,在章法处理上的主要思想就是为了实现“自然”的艺术性感受。如果把上下端的起始写得非常平齐,恰恰就会显得呆板,而失去了质朴的想法。

三是以墨法造就笔势。本来墨法与笔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墨法是指书写时所采用的墨的表现手法,这一方法时常运用于国画作品中,而近些年来,书法作品中也引入了墨法的表现,使作品在层次感上表现出好的意境。笔势是指书写时笔法转换、呼应等方面的基本感受,作品中有了笔势,会使作品产生出表现力和生命力。这幅作品中的墨法在自然用笔、用墨的基础上,还尽量融入到笔势之中,使得二者相得益彰,给作品的生命力增添省略。一笔墨尽量写到干枯,并没有刻意地写一下蘸一笔墨,实现了行间、字间的相互呼应。

四是落款与正文搭配协调。关于落款的问题,作为楷书来说,写成小楷也行,但写成行书更没问题。颜真卿给我们留下经典的楷书作品,同时,他的《祭侄文稿》也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后来学习者趋之若鹜。这幅作品中,作者运用了颜体行书作为落款,“歪歪斜斜”地写了两行,与正文风格非常搭配协调,可以看出,作者对颜体书法还是有着很深的功底的。

本文内容由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