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道德经当其无(当其无是什么意思)

导语:《道德经》唯物辩证法系列:第十一章“当其无”的哲学本义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dàng)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先了解一下古代的两个通行版本——

1.王弼注《道德经》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实统众也。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木埴,壁之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为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

2.河上公注《道德经》 无用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古者车三十辐,法月数也。共一毂者,毂中有孔,故众辐共凑之。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治国者寡能,摠众弱共使强也。

当其无,有车之用。无,谓空虚。毂中空虚,轮得转行,轝中空虚,人得载其上也。

埏埴以为器,埏,和也。埴,土也。和土以为饮食之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器中空虚,故得有所盛受。

凿户牖以为室,谓作屋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言户牖空虚,人得以出入观视;室中空虚,人得以居处,是其用。

故有之以为利,利,物也,利于形用。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坏,腹中有神,畏其形亡也。

无之以为用。言虚空者乃可用盛受万物,故曰虚无能制有形。道者空也。

从上述两个版本的内容可以知道,王弼注解的廖廖几语,过于简单。相对于前者,河上公所注解的还较详细较靠谱。致少,河上公对一些单个的汉字阐释比较到位,对这一章的领悟也算是登堂入室了。

言归正传,还是用哲学的方式研悟《道德经》本义:

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1.三 甲骨文(上图),字形三短横,表示由一和二发展而得。造字本义:在二的基础上增加一而为三。作数词,引申指二、四之间的正整数。《广韵》:数名。《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作名词,古引申为衍生万物的天、地、人。《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作形容词,引申指众多的。副词:多多地,一再地等义。

理解这个“三”,要在运动中分析,才能全面地体会,故其哲学内涵放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详细阐释。

2.十 甲骨文l(上图)十字形为一长竖,像一根用于纪事的垂悬的绳子。据古文献记载,古人用结绳纪事、计数,一根绳子代表一个纪事主题,代表全数。作名词,造字本义:一根用来打结纪事的绳子,代表满数、全数。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在绳上加圆点,表示结绳纪事。有的金文将圆点(绳结)写成短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作数词,引申指传统数学进制的满数,九加一之和。 作副词,引申为完全地,足够地等义。 《说文解字》:十,數之具也。一为東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3.辐 甲骨文缺(上图)“辐”=车(木车)+畐(一侧的车轮),字形突出了车轮的框架,尤其是下部在圆形圈内画X,更突出了起支撑作用的轮条。作名词,造字本义:本木轮轮条。(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通常由一个中心或中枢在同一平面上向外伸展的许多杆、棒或直线,引申指由原点或中心点引伸出(放射状)的直线。《说文》:辐,轮轑也。《考工记.轮人》:辐也者,以为直指也。

4.共 甲骨文(上图)共=□(四面八方)+手(与方框相连的双手,表示拥有)像两手从四面八方抓着同一物品。造字本义:四面八方都拥有的同一事物。金文字形多样。有的金文将甲骨文的&34;写成&34;。作副词,引申指一起,一齐。 作形容词,引申为相同的,彼此都具有的。作 动词,也引指合起来,总计等义。 后有学者认为“共”的本义为供奉祭品祭神祈禱。 后由&34;代替,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是一种误解。《说文》:共,同也。

“共”字是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的,共与异、分、离相反。

5.毂 甲骨文缺,(上图)本意是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借指车轮或车。造字本义:木制圆形车轮边框整体。作名词,引申指车。古义引指京城,又引申为行人车马川流不息。又作象声词,指摇动或滚动的声音等义。《说文解字》:毂,辐所凑也。

6.当 甲骨文缺(上图)尚,表示屋顶朝阳采光的天窗。當,金文=尚(屋顶向阳采光的天窗,表示采光平衡亮度,平衡阴阳)+土(财产),造字本义:交换(平衡)财产。篆文将金文的&34;写成&34;。

作动词,引申指抵挡,阻挡。 也引申为相抵,抵押、相等,相一致 dàng。 《说文》:当,田相值也。作形容词,引申为合适的,适宜的、相称、相配, 又引申指应该,必须, 还引指掌管,主持、充任、担任。 作形容词,引申为与事件的时间地点相一致的,在同一时间,也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当于“本”、“此” 。也指顶替、姑且作为、算是、认为、吃亏,受骗,另作介词,引申指对,面对,在等义。

多音字,读dāng还引申为应该、判罪、顶端、看待 、判决罪人、 过去的某一时间;以往 、铿锵声 、假使 等义。

7.车 甲骨文(上图)车用两个轮子加车轴表示,后中间用&34;形的车头,表示牵引物。造字本义:有轮子、靠牛马驱动的军用或民用的运载工具。金文字形多样化,有的、强调轭具,有的在甲骨文简体字形基础上继续简化,以一轮代两轮。籀文加&34;,字形像两辆武装战车、戈戟相接。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利用草书字形作了较大简化。

作名词,引申指有轮子、靠牛马驱动的运载、交通工具。 作动词,引申为转动轮子,利用转轮加工磨制等义。另作中国象棋术语,读作 jū。《说文解字》:车,輿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

8.埏 甲骨文缺(上图)埏=土(泥土)+延(展开,引长),表示用水和泥,做泥坯,作动词,造字本义:揉和水土制作泥坯。引申为用水和土、和泥,也指地的边际。作名词,另引申为墓道等义。东汉·许慎《说文》:延,长行也。

9.埴zhí 甲骨文缺(上图)埴=土(粘士)+直(制陶成形用的转轮),字形像制陶器具上的粘土。作名词,造字本义:制陶器上的l粘士。引申指细腻的黄粘土 ,又引指为土地等义。《说文》:埴,黏土也。从土,直声。

10.器 甲骨文缺(上图)金文=口(四个口)+犬, 表示有多个内空且开口的生活用具,造字本义:能装东西的生活用具。金文以人形连接四个口,篆文把“人”写成&34;。

作名词,引申指容貝、用具。又引申为由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身体组织、或生物体中具有某种独立生理机能的部分,也引申指有用之物、重要部分或部门或重要事物,还指涵养,度量、胸怀。治国理政的才能,人才。作动词,引申为重视、重用等义。《说文》:器,皿也。《周书 . 宝典》:物周为器。

11.凿甲骨文=(丁,铁钎、条形窄口刀具)+(手持长柄锤),表示锤打窄口刀县,开钻硬物。有金文省去甲骨文的&34;,加&34;(&34;的误写),表示工具的&34;特性;&34;表示窄口刀具在岩石上钻出的坑槽。篆文综合甲骨文与侯马盟书的字形;将&34;写成&34;,明确工具的金属性质。造字本义:捶打切钻,在木石等材料上挖孔钻洞。

作动词,指锤击坚硬的条形窄口刀锥,在石头上挖钻。作名词,引申为用以挖钻硬物的坚硬的条形窄口刀具作形容词,引申指痕迹深刻的,确切而无法消除的等义。《说文》:凿,穿木也。

12.户 甲骨文(上图)字形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古时的大门一般都是二块门板,为一对门板,民间常有“门当户对”一说,即源于此。造字本义:大门的一块门板。籀文有所变形,将甲骨文&34;的上格断开,并加&34;,强调木质材料。篆文省去&34;。楷书将篆文不完整的小门上格淡化成一短横或一点。

作名词,引申为人家、住家。作量词,引申为家。作动词引申指安裝門扇等义。 《说文》:户,半门曰户。《字书》: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于堂室东曰户,在于宅区域曰门。名词:住家,人家。量词,家。

13.牖 甲骨文缺,(上圈)篆文=片(木块一分为二)+户(一半门的门板)+甫(用篱笆围成的苗圃)先秦多用牖指窗,“窗”字少见。造字本义:木条纵横相交做成的窗子。作名词,引申指窗户。作动词,引申为诱导等义。《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14.室 甲骨文(上图)室,甲骨文=宀(房屋、房间)+至(躺下休息),造字本义:用于休息的房间。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宀(房屋)+人(两个连一起倒卧的人)+二(夫妻俩),用&34;强调夫妻共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34;简写。室后来是指具体是指堂屋后面正中的那个房间。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再后来具有房间性质的场所,都可以称作“室”,以及引指朝廷、坟墓。某些有空间性质的事物也可称作“室”。

在古代,还有称妻子住的屋子叫&34;,妾住的屋子叫&34;。名词,引申指夫妻睡觉的房间,也引申为妻子、家、家族、家属,房屋、房间等义。《广韵》:室,房也。

此段的直接表达是:

三十根辐条组成一个车毂(车轮),隐除辐条原有的功能,产生一个新(车轮)的功能(用处)。

揉合陶土按照目标制成陶器,隐除了陶土原有的功能,产生一个新(陶器)的功能(用处)。

凿制成门窗安装到房间,隐蔽了门窗的原有功能,产生一个新的(房间)的功能(用处)。

具体的表达为:

三十根辐条围绕一根轴共同组成一个车毂(车轮),隐蔽除去辐条原有的功能,共同组合产生一个新(车轮)的功能(用处)。

固定松散的陶土按照目标揉合制成陶器,也是隐蔽除去了陶土原有的功能,共同组合产生一个新的(陶器)的功能(用处)

根据房间的规格凿制成门窗安装到房间,隐蔽除去了门窗的原有功能,共同组合产生一个新的(房间)的功能(用处)。

唯物辩证法的表达即:

三十根辐条组成一个车毂(车轮)即“三十辐共一毂”,从唯物辩证法哲学的角度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是一个由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运动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当其无”的过程,最后产生一个新的事物。具体的讲就是把辐条的某一特性(个性)按照共同的规律(共性)组合产生新的事物即车轮,而车轮同样的具有新的特性(个性)。用个性代表“有”,用共性代表“无”,那么,整个运动过程便体现了“有一一无一一有”的“有”与“无”的交换过程,即“当其无”。

同样的道理,揉合陶土按照目标制成陶器即“埏埴以为器”和凿制成门窗安装到房间即“凿户牖以为室”都是体现了这样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共同的普遍运动,而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同时,也体现了部分与整体,个人与集体的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统一观,也就是“抱一”。

二、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此句的直接表达是:

所以,有了个性的存在,才能体现个人的发展;有了共性的存在,才能体现了集体的发展。

具体的表达为:

利,甲骨文字形是从一根禾苗到收获三粒种子,体现了从无到有的增益过程,体现了个人顺畅发展的过程。

用,甲骨文字形是多块木板合在一起产生的功能性,也是体现了从个性到共性的转化过程。

所以,有了个性的存在并强化个性是为个人或个体的发展,有了共性的存在并强化共性是为了集体或整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表达即:

个性与共性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一对哲学范晴。所以,个性与共性既对立又统一。在生活中既强调个人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强调集体利益,发挥集体优势和整体力量,树立整体观和大局观。个人服从集体,集体包容个人,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富裕的目的。

本文内容由小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