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拾穗者》-米勒(拾穗者米勒的简介)

导语:《拾穗者》米勒将人性体贴寄望于田园生活的代表佳作

让-弗朗索瓦·米勒是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师从德拉罗什,在卢浮宫学习研究了米开朗基罗、普桑等名家的作品,令他有了将幻想变成现实的可能。35岁,他迁居到巴比松村生活。《拾穗者》就是米勒表现田园生活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将人性的体贴和美好溢于画面。

拾穗者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84×111cm

【年代】1857年

【作者】让-弗朗索瓦·米勒

【收藏】法国,巴黎奥塞博物馆

随着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论、法国孔德提出的实证主义等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文艺界。绘画艺术也正尝试由浪漫主义转向写实与现代主义表现,表现艺术家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重视艺术家可以触及的想像并真实确凿的范围,按着存在的对象找寻其最完整的表现,绝不是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凭空臆造。让-弗朗索瓦·米勒的作品就体现了如此风格转换的一个节点。

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巴比松派画家。早期米勒的绘画富有明显的洛可可之风,那些充满欲望的裸体和壮丽的景致引来许多的嘲讽。或许正是这现实中的不得志,让他开始厌恶都市生活,有了回归自然的想法,接着他就有了行动,移居巴比松,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人们总是会找最熟悉、最亲切、最能驾驭的环境生存,他原本是农民的儿子,因此,很早就与土地亲近,他了解作为一个农民的清苦、繁重,甚至孤独,需要在四季中与命运苦斗的底层生活。当他回归田园后,他将眼光投向眼前人们的劳动和生活,从乡村风俗中感知人性的朴实和美好。如果说他有逃避现实的想法,他并没有随从浪漫主义画家向着文学、历史或是异域游历而去。他却是投身于眼前苟且的生活,这种接地气的安顿,是他内心可以安放的居所。这实在不是逃避,而是一种面对现实,知行合一的勇敢作为,站在穹苍之下,面向自然的最自然。反而有些英雄的气概

如今,我们的身边,常有人提说逃离北上广,想往着诗和远方的田园生活,有人回到农村开始了养猪种菜的创业,有人依傍旅游资源办起民宿,有人在乡间从事自己喜好的手工艺,都很好。只是米勒的成功告诉我们,米勒不是逃离,是他的觉悟,在他最得心应手、最自在的环境下生活息作,然后,等待着生活的回赠和奖赏。

米勒作品中弥漫的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引得罗曼·罗兰极高的评价:“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如此盛赞,只有全身心投入生活、热爱大地的人才会配得。《拾穗者》就是米勒表现田园生活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中描绘了三位农妇在收割后的麦地上捡拾麦穗的场面。在此,需要简述一下,这儿的拾穗行为,并不是田地成熟后的正常收获,这三位农妇也不是在自家田间捡拾。这得源于希伯莱的一种风俗,当庄稼收获时,不可以完全收割干净,而是要有意留下些散落的,甚至是未收割的,让一些生活家境不好的人家来田地间收取,共享这份来自上帝的眷顾和收获。世间流传的路得和波阿斯的婚姻佳话,就是在这样一个季节。

拾穗者 局部

拾穗者 局部

近景处三位农妇弯着腰拾着麦穗,她们没有出众的仪态,美丽的容貌,也没有飘洒的衣衫,因为她们受着生活的疾苦才来共享这份收获。结实的身躯和朴实的衣裙,在田间的劳作,反显出她们有一种源自信仰的安稳和平静。她就好像是英雄,时刻为了生活征战,虽然没有英雄的装扮,却过着英雄般总能得胜的生活。

拾穗者 局部

拾穗者 局部

地平线处理得较高的构图,将远方的田间劳作也收入眼中,远处是依稀可见的农舍,堆放着高高的麦垛,等待运送的马车,以及一群农夫集中的劳作甚是热闹。恰好体现了给予三位农妇安静捡拾的足够尊重,不惊忧她们的生活形成人性体贴的美好,也形成画面节奏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领悟淳朴与自然的深刻意义。

【作者简介】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法国画家。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23岁时到巴黎师从于画家德拉罗什,画室里的同学说他土气,老师也常斥责他:“你似乎全知道,但又全不知道。”这期间卢浮宫就成了他最常光顾的地方,米勒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卢浮宫中的名画,米开朗基罗、普桑及17世纪荷兰画家和18世纪法国画家对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这个让他惊叹的艺术王国里,他有了将幻想变成现实的可能。

为了生存,他迎合市场而做出艺术妥协,却得了嘲讽,从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坚决走自己的艺术道路。当他迁居到巴比松村,这时米勒已35岁。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小屋子里作画。自此,米勒创作的作品主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展现农村的生活气息。

=====

一天一幅画

本文内容由小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