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论文(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论文题目)

导语: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论文(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德育教育体系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如何在这门课程中正确贯彻素质教育,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的说项:“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要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首位。”既然德育教育居素质教育核心内容之首,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德育首位原则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本文拟就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谈点拙见,以就正于方家学者。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把德育教育与政治课纠缠在一起,只要一说政治课,就认为是做思想工作;或者,只要一说品德培养,就认为是政治课教师的责任,其他学科与此无关。很明显,这种认识既夸大了认识的作用,又忽略了其他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的是各方面的努力,是各科教育的合金。一味地认为德育教育是某一学科的事情,那是大错特错的。当然,政治学科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容辩驳的事实,但绝不能说其他学科就不需要德育教育。举凡政治课以外的其他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都渗透着对学生的品德培养。语文、历史涉及到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成果,没有品德教育吗?不行。地理涉及到祖国的锦绣河山,人文物产,能缺少品德教育吗?不能。生物、化学、数学、物理教学中同样蕴涵着品德教育的成分,并已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教学的各中活动中。

总之,传统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认识,是失之偏颇的,我们应予辩正分析,以求在教育中对德育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育者十分重视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文以载道”,十分强调了社会科学与培养造就受教育者品德的关系。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即德育。一代文学宗师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把培养造就学生品行放在第一位,这里尽管是韩老先生的一家之言,但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德育教育的普遍看法。《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在论及德才关系时说:“德者,才之率也;才者,德之资也。”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睿智眼光总结性地认为德是才的统帅,才仅是德的辅助力量。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他制定的教育方针里说:“务必使受教育者在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把德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些有远见卓识者如此重视德育,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德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说明了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尧有德泽及百姓;桀无德殃及人民;中共有德,使中华民族欣欣向荣,日益昌盛;国民党无德,累及人民,阻碍社会发展。德之基可谓深矣,德之力量可谓大矣。

日本学者铃木健二的《人际关系趣谈》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日本一大财团进行了一次选拔职员的考试,题目是:当本财团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你认为该怎么办?最后,董事会在评卷时,董事长进行了饶有兴味的评判,他说;凡回答维护国家利益者,应该及格,但应试者不宜在本财团任职,而适宜在更高级的国家机关工作;凡回答维护本财团利益者,不能录用,这样的应试者连国家利益都不要,自然没有资格为我所用;凡回答放弃者,用之。结果二百多名应试人员,仅三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样重视一个人的品德素质。维护国家利益乃是最高尚的品德。

由此可见,尽管时代、条件、国度不同,但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德是一个人品质中第一位的东西。

今天,整个世界已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已超越了国界,缩短了距离。面临新的世界格局,面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德育教育也遇到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新的挑战,这就更需要我们摆正德育教育的位置,以期在新的经济、政治形势面前,对德育教育有新的突破。

第一,德育教育中应以德商(MQ)即品德商数作为目标。德育是衡量个体道德品质水平的数据指标,一般地讲,它包含以下心理品质:忠心、诚实、尊重、容忍、负责、勇敢、礼貌、幽默、谦逊、独立、合作、平等等十三个指标,这十三个指标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德育教育的参照,并以此制定相关的考核细则,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估。

第二、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使德育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变以前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言行轻身教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实践;学校应积极主动联系家庭、社会,使德育教育形成网络;注重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生活中的表现;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施教,使德育教育机制合理,成龙配套。

第三、组织好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是个大课堂,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读懂有字的书,而且要教会学生读懂无字的书,即社会生活这本大书。社会是个大染缸,大熔炉,要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增强肌体和心理对各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免疫力。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而且要注重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学行结合,从而正确培养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能力。当今世界,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种思潮泛滥成灾,学生在接受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书上学的东西与社会生活中一些具体的东西相互抵触,这就要求我们去伪存真,条分缕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去说服教育学生,使学生心服口服。

第二、教育的连续性原则。在德育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目标贯彻始终,决不能因噎废食,半途而废。德育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它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我们只有温和而不失时机地盯住目标,善始善终,才能对学生的良好品德有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从而使学生渐益堆积,渐染芝兰,最终成为有益于社会和有益于人类的人才。

第三、启发性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教会学生“举一隅而三返”,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不仅让学生了解正面的东西,还要让其了解反面的东西;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真善美,还要让学生认识假丑恶;不仅让学生了解现象,更要使学生把握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每学皆有所得,逐渐走向成熟。

第四、自我教育原则。教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不教,通过让学生逐渐学会自我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此点显的尤其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强化自我教育;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实施自我教育;通过榜样的作用进行自我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善为人师,为学生自我教育出点子、探路子、想法子,不失时机地点化和督励。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知道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决非易事,也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很多都需要我们付出磨杵成针的艰辛代价。

第五、正确看待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原则。社会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博大浩繁,充满灿烂阳光的一面是主流,但也有阴暗面。对此,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以冷峻的眼光去审视世界,而不是一看到阴暗面的东西就歇斯底里,大喊大叫;其次,要教给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社会生活总是向前发展的,腐朽落后的东西时时反弹是很正常的事,否则,这世界也就没有了先进和落后的差别了;再次,教给学生剖析社会现实生活中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只要找到了依据,就能很好地对症下药。对现实生活的一孔之见、坎井之蛙是万万不行的,这一点应向学生讲清讲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认识世界,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正确态度。

总之,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认识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注意把握各种方法和原则,并将之贯彻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取得成绩,获得成功。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