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勇敢者敢认怂是什么歌(勇敢者什么意思)

导语:勇敢者,敢认怂

恐惧,抑郁,抗拒上学,逃避竞争……这些问题常常被看成对正常生活的退缩,是弱者的耻痕:「我跟不上大家,我不玩了」,也就是通常说的认怂。其地位甚至不如失败。失败者好歹还参加了比赛。认怂则是没有比就自认不敌,主动弃权。可耻吗?

很少有人欣赏到他们勇敢的一面。认怂是另外一种勇敢,意味着背离主流的人生。每当我写文章,鼓励人们在力不从心的竞争面前认一点怂,就会收到一些担心的留言:「这真的好吗?你考没考虑过他们未来的人生怎么办?」我完全理解这些担心。按照社会的期待,人是应当努力跟随主流的,无论内卷有多激烈,无论你的能力极限如何。一旦违背这样的期待,面对的将是孤军作战的未知。——正因为理解这样的担心,我才知道,「认怂」的背后要付出多少勇气。

“成功者要失败者一定要承认自己是失败的。你不仅是在钱上少一点,物质生活上差一点,而且你一定要在道德上低头,一定要去承受你是没有什么用的,是失败的。如果你不承认自己失败,而是悄然走开退出竞争,不允许的,会有很多指责。”

从人类学的视角看来,导致内卷化社会的原因就是缺乏「退出机制」。这个社会的成功方式高度地一体化:目标单一,价值评价体系单一,竞争方式也是单一的。

一位研究生毕业的同学去麦当劳应聘服务员,对方看了他的学历之后,第一句话就问,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父母怎么想?——这句话很严厉,是上升到伦理道德层面的质询:你想逆主流的竞争序列,自上而下移动?那你要考虑清楚:这是对家族的背叛。就有这么严重。

我有一位外国朋友,他有一个哥哥是学霸,上常青藤,一路读博士当教授的那种学霸。我这个朋友从小就想:我跟他比学习肯定是没戏了,只能另辟蹊径。所以他立志做一个比哥哥见闻广博更有趣的人。毕业以后他没有在美国找工作,而是满世界晃悠,去不同的国家兼职教英语,课余四处旅游。他到处跟人讲自己的经历,但唯独在咱们这儿会收到一种特别的回应:可惜,你怎么知道学习一定比不过哥哥?你都没有努力!

“你为什么不争呢?你争一下啊!”这种观念我们都不陌生。它当然也是一种美德,是传统的勇气,也是这个民族文化精神中极为珍贵的部分。遇强则强,当仁不让:凭什么我要退让?豁出命也不让!靠这种精神我们战胜过不少困难。但是放到社会生活的领域,当所有人都集中在少数几条赛道上,互不相让的时候,内卷就发生了。

这时需要另一种勇气:退出比赛的勇气。

打破内卷的方法,无他,只有多开辟新赛道。甚至不一定是「赛」道,就是普通的人行道,大道、小道、山道、水泥道,都好。有愿意比赛的可以比,愿意慢慢走路也没人催。鼓励偏好的多元化,多几把衡量人生的标尺,人群最终才会分散开来。道理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大家都一窝蜂,向着同一个方向往前挤,谁敢冒着被主流抛弃的风险走到别的地方?——就是那些率先认怂的人。

我跟不上你们,不跟了还不行吗?大学里绩点为王,那我混一个毕业不行吗?研究生发不出论文,我不做科研了不行吗?公司KPI太重完不成,辞职开个小店不行吗?北上广连房都租不起,我回县城不行吗?你们说不行,说是不上大学不在大城市大公司就赚不到钱,人生就很失败……可是我为什么非要按照你们说的做才不失败?我有自己的乐趣不行吗?——对,就是这么勇敢。这些选择的勇气常常被忽视,反而冠以其他标签:错失良机,自甘堕落,怕吃苦,想不开……但他们是勇敢的,他们不比赛。

人人都可以遵从自己的喜好。我倒不是劝人认怂,但我建议对那些选择认怂的人,多给予一些敬意。这让他们的人生容易一些,每个人都容易一些,整个社会也会健康一些……前些天参加一个专业讨论,谈到一个人在北京念了很好的大学,毕业回县城做中学老师。有位学精神分析的老师评论:这个人可能有「男性身份认同」的问题,因为他在需要「雄起」的时候选择了退缩。我没有机会反驳她。但我想,这种贬低从来都不少。那些人默默对抗着这样的思潮,所以说他们有一颗狮子般的心。要学会欣赏这份特别的勇敢。

(李松蔚)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