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怎么设计(支架设计图)
导语:3分钟学会”学习支架“的设计
支架最初被定义是“为学习者解决问题、执行任务或达到目标提供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些支架,学习者将难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为学生提供一些支架,比如导学单、任务单、互评表、问题集等,这些支架能够帮助学习者认知图式的建构以及学习者的自动化学习。认知图式是指人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时脑海里原有的解释框架。
教师要想设计一个好的学习支架,应该着重以下几点:问题设计、内容设计、学习环节设计、认知活动空间设计以及学习过程管理。
(1)问题设计
教学中的问题需要转化为学习者的认知冲突,支架应提供丰富的情境信息,支持学习者在已有认知图式与问题情境之间建立关联,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解读和表征,从而形成认知冲突。
(2)内容设计
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整合领域知识,支架应根据学习者解决问题的需要有选择地组织学科知识,强调内容对问题解决的针对性。
(3)学习环节设计
问题解决体现了认知活动的连续性、循序渐进性,一般可划分为问题表征、问题解决方案生成与论证、方案实施等环节以及监督与评价活动。支架应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结构化,并有序安排问题解决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认知活动。
(4)认知活动空间设计
针对学习过程的主要认知活动提供活动空间,如讨论区、评价/评论/反馈工具、实时交互工具、多种表征工具、制品的比较和修改工具。
(5)学习过程管理
支架体现在提供学习过程管理工具,如任务分解结构模板、活动清单模板和状态报告模板。
支架的主要作用是向学习者呈现问题和提供内容,促进新旧知识的关联;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结果可视化,帮助学习者进行反思;提供向他人学习的工具和环境,促进学习者相互学习。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支架能够有效的减轻或者消除学生外部的认知负荷,分解目标,减少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激发学生认知活动,使学习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图式建构上。
学会的老师快去试一试吧,有任何问题也可在下方评论,欢迎同行一起交流学习。
觉得我的内容不错,请点击一下关注吧,这样我才更有动力去分享教学相关的知识。
本文内容由小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