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语文知识多音字及其形成的5个原因是什么(多音字产生的原因)

导语:语文知识,多音字及其形成的5个原因

语文知识,多音字及其形成的5个原因是什么(多音字产生的原因)

乐咕教育,见证每一步成长。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多音字及其形成的原因。

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而不管其意义多少,在现代汉语的字典、词典里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汉字。汉字中的多音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常用汉字中多音字的比例更大,据统计,1000个最常用汉字中,多音字就有170个。

用同一个字形表示几个读音和意义不同的词,这无疑节省了汉字,可以少造一些字形,但同时也带来了学习的困难,即一字多读造成的读错现象。

多音字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是汉语语音和汉字字形数千年来演变和发展中沉积下来的,其形成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第一,古代“四声别义”造成一字多音

这些多音字保留到现在而形成了词性或词义有别的多音多义字。在古代,由于语音表达的需要,为了记录新产生的词语,不再另造字形,而是在已有字形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读音来表达不同的意义,古人又叫“破读”。古人运用这一方法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分辨不同的字义,如“朝”在表示“早晨、朝阳”的意义时读为“zhāo”,在表示“朝代、朝廷”等意时读为“cháo”;另一方面是区别词语的词性(语法)的作用,如“好”作形容词时读作“hǎo”,作动词时读作“hào”。这种由于“破读”而产生的多音字习用已久,数量较大,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

第二,古代假借通用文字造成的多音字

古人在写文章时,由于一时的笔误写了别字或是由于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形,便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有的久借不还,本义另造新字。如“其”本义为“簸箕”,被假借为代词“其”后,借而不还,本义只好另造新字“箕”。有些是借了又还,借义另造新字,如“见”本义是看见,曾被借为“显现、出现”之意,后借义另造新字“现”,“见”字又还给本义。由于古人普遍具有崇古的心理,引用前人之说时,为了不失其原貌而借义仍用原字,这就使得本字兼有本义和借义的两种读音。

一般来说,借义之音只保留在成语或古语词中,如“见”一般情况下读“jiàn”,在成语“图穷匕见”、“其义自见”中才作“显现”之意,读为“xiàn”。

第三,古今音变造成的多音字

汉语发展史中,语音的演变和发展是比较快的,上古有上古的语音系统,中古有中古的语音系统。同一个字的读音在不同时期会有变化,原来一个字有统一的读音,后来由于在不同的地方发展演变的速度不一样,因而同一个字有的还保留了古音,而有的则按照经过发展变化后形成的今音来读。反映到汉字读音中,一些姓氏用字、地名用字的读音与常用义的一般读法形成一字多音;成语、文言词中的特殊读音与常用义的一般读音形成一字多音。例如,“番”现代常用读音为“fān”,而在地名“番禺”中读“pān”,保留了古代的读音;“费”现代常用读音为“fèi”,但在地名“费县”中读“bì”,保留了古代的读音。

第四,方音与普通话音共存,造成一字多音

普通话为了丰富自己,会吸取一些有表现力的方言词汇。普通话吸收进来的词,为了保留地方色彩,往往仿读方音。如,“拆”本读“chāi”,在吸收吴方言“拆烂污”一词时,仿原来方言读音拟近似音“cā”。

第五,口语和书面语分读也叫“文白异读”,造成一字多音

中国自古就有文读和白读两种,文读主要指读书时的发音,白读是口语音。文白异读的多音字,字义基本相同,用在不同的语体中便产生了不同的读音,如“血”有两种读音:“xuè(书面语)”和“xiě(口语)”。

关注乐咕教育,学习更多知识,见证每一步成长。

本文内容由小碧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