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孝敬有加的意思(孝敬要趁早简谱)

导语:「国学赏析」论语细品—孝须有敬

细品论语——为政(2.7 孝须有敬)


原 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 文

子游(孔子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姓言名偃)向孔子请教孝的道理。孔子说:“现在一些人认为对父母能养活就是孝了。但是人对于犬和马都能喂养。如果对父母不尊敬,那和喂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本章孔子对子游说了一番孝的道理,核心意思是要尊敬父母。

赡养父母是儿女的义务。无论民俗文化还是国家法律,对此都有明确要求。但是不是只要赡养父母,就算得上是孝呢?孔子告诉我们,这还不够。

当弟子子游向孔子请教孝的道理时,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当今人们认为能养活父母就是孝了。但人们对于家中的犬、马都要养活。如果不敬父母,那和喂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古代生产力落后,物质匮乏。一些人认为老年人没有生产能力,只能消耗粮食,是家庭的负担,不愿意赡养老人。我国一些地方流传着“寄死窑”的传说,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被送进所谓的“寄死窑”,只给一点食物和水,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传说反映了一定时期和范围存在着遗弃老人的恶俗。在这样的背景下,“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的观点才有了市场。孔子认为只满足于“能养”,远远不够。人们对家里的犬马牲畜都会精心饲养。如果对有养育之恩的父母也只满足于这样的标准,又怎么能够算得上孝呢?所以孔子认为,孝不能少了敬,“不敬,何以别之”?

父母养育子女,充满真心的爱;子女赡养父母,也要怀着真诚的敬。敬,在孔子时代强调的是尊敬、顺从;在今天应该理解为敬爱、关怀,就是要让老人受到发自内心的尊重,从生活到感情、从身体到心理都受到关怀,让他们觉得把儿女养大值得自豪,有成就感。说到底,孝是对父母的感恩,是对养育之恩、关爱之情的回馈。这种感恩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带着深厚的感情。向父母尽孝,包括了赡养,但不仅仅是赡养。赡养只是让父母活着,活得开不开心,有没有尊严,才是问题的关键。要让老人开心、有尊严,就得把老人放在心上,让老人享有存在感、受尊重。

俗话说,“百孝不如一顺,百顺不如一用”。前章讲得“无违”其实就有“顺”的意思。“用”,就是要给老人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觉得父母观念过时保守,而要看到他们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是非常宝贵的财富。遇事多与父母沟通,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既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对儿女有用,活得更充实,更积极乐观,也是儿女对父母真正的“敬”。有句老话,“养儿知母恩”,只有真正体会到养育儿女需要付出的辛劳,才能深刻认识到父母把我们养大是多么地不易。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而要有回报父母的行动,让父母晚年过得幸福愉快。孝敬老人,既是尽做人的本分,又是对儿女作出的表率。孝亲敬老的传统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着。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家乡就变成了故乡。儿女在长大,父母在变老,尽孝不能等。珍惜父母在的时光,让老人多享受一下家庭的温情、子女的孝心,切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