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减字木兰花朝云横度(减字木兰花出自什么朝代)

导语:《减字木兰花》:朝云横度、愁肠百结

【作者简介】

蒋兴祖女,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名字及生卒年月不详,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在世。蒋兴祖为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县令。靖康之变,金军入侵中原,阳武县城遭金军围困,兴祖坚持抵抗,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妻及子均死于战火,兴祖女刚成年,貌美有才,为金军掳去北方。

【原词】

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浅析】

1126年终(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次年四月,金贵族俘宋徽宗、钦宗父子二人北上,囚五国城,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金”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完颜部阿骨打,于公元1115年开始创建的政权,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至公元1234年为蒙古和南宋联合将其灭亡。这期间金与南宋对峙一百余年。

女真贵族在率金军攻破开封后,大肆搜括掳掠王室、后妃、乐工、艺匠等达数千人之多。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藏珠宝、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册亦皆掳掠一空。

东京城内公私蓄积尽皆被掳,中原大地,金军所到之处,百姓遭殃,金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年轻妇女掳去北方,或作妻妾,或作奴仆,或作娼妓,境遇十分悲惨。正如抗金英雄岳飞在《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里所写那样: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当时的中原大地就是这样一幅惨景。

本篇《减字木兰花》的作者蒋兴祖女,在金军入侵时,父亲为国殉难,母亲、兄弟均被金军杀死。兴祖女刚刚成年,貌美有才,因此,被金军掳去北上。这首词就是她与其他遭难姐妹一起,被掳北上途中所作,题于雄州驿壁。

雄州即今日河北省雄县,在大清河中部,白洋淀以北。词中所写的是她落入敌人魔掌之后,被押送北上途中遭受的苦难情景,字字是血,声声是泪,读后令人激愤,令人心酸。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天将欲晓,日犹未落,在广袤无垠的华北荒原上空,层层阵阵,横空飞度。“朝云”二字既写背景,又点时间。“朝”,早晨,这时,天还未亮,就有一支长长的车队,在华北荒原上逶迤北去。

“朝云横度”,显示华北荒原苍茫辽阔,气象悲凉。“辘辘”为形声字,这里形容车子行进的声音。一支长长的车队没日没夜不停地向北驶去,车声隆隆,像流水一样轰隆作响。车声像水声,至少说明两点: 一是车辆很多,车队很长。

和苍茫辽阔的华北大荒原比较起来,这支车队显得非常渺小,但就车队自身来说,却又显得很庞大; 二是说明车队是在不间断的行进,这就是金军在中原掳掠来的大批财物、妇女往北运送的车队之一。在这支庞大的车流中,就有本词作者被关押其中。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白草: 是生长在我国北方原野上的一种野草。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八月胡天即飞雪。”

《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 “白草似秀而细,无芜,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王先谦补注谓: “白草春草,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华北荒原黄沙遍地,间或有几丛白草点缀其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显得格外荒凉。女主人公触目所及,在惨白的月光下,仅见有孤村三两家,大荒原上人烟极少,萧疏寥落,这是金军洗劫过后留下的战火痕迹,景象十分凄凉。

上阕主要写景,为下阕抒情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背景。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过片接上阕,由景及情,逐步向抒情过渡。这时际,忽闻长空送来一阵阵凄厉的雁唳,一群大雁正在向着祖国的南方横空飞去。大雁是候鸟,每年的秋冬之交,都要飞来我国的南方度过温暖的冬天,南方是大雁在这里越冬的家。

大雁有家,人又如何呢? 女主人公触景伤怀,她目送大雁南飞,不禁伤心想起,自己的家又在何处呢? 她的祖国已经亡了,她的父母兄弟都已经被金军杀害了,国破家亡,自己落入敌人魔掌正在受难。大雁南飞,而她们这群可怜的姐妹,却正被金军押送北上。大雁有很好的归宿,而她们这群姐妹呢? 将要被送去遥远的北方,前途极其渺茫,谁也难以料到她们是什么样的悲慘结局。

她们现在的处境是受尽凌辱,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日日夜夜备受折磨,痛苦万分,愁肠百结。“愁肠百结”,是表现人们愁苦到了极点的情状,它恰切地表达了女主人公此时的愁苦心境。“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与“辘辘车声如水去"遥相呼应,表明车队正在不停地向北驶去。

燕山: 此处指燕山山脉。燕山山脉在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河谷至山海关,东西走向,海拔400-1000米,主峰为雾灵山。万里长城东段蜿蜒于山脉之间,重要关口有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等,为南北交通孔道。

在宋代,此处为北宋与辽、金等国长期交通交战之地,燕山实为当时的北国边陲。车队送到雄州,距离燕山也就不远了,过了燕山就是金人辖地,在古人眼里,出了国界就差不多等于到了天涯。因此,“渐近燕山”不可避免在女主人公的胸中卷起波涛。

这时候,她回头看看自己的来路,远在江南水乡、太湖之滨的故乡,一天比一天更远了。南北相距数千里,身陷异国的她,是再也没有机会回自己的故乡了。这一去,她恐怕只能象王昭君那样“环佩空归月夜魂”了。思念至此,我们的女主人公悲痛欲绝,而《减字木兰花》也就在这极度的哀伤中收束全篇。

词学家沈义父《乐府指迷》关于填词结句问题曾经有言: “结句须要放开,有余不尽之意。”我们透过“回首乡关归路难”不难发现,这个结局的深层包含着女主人公的亡国之痛。亲人被杀之悲,个人身世之忧等丰实的内涵,这样的沉哀巨痛将永远伴随着她,纵使地老天荒也不会磨灭。

小令更以沉痛的艺术意境,郑重地向后人昭示: “覆巢之下绝无完卵“,当一个人国亡家破,失去庇护的时候,将会沦为异族砧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其在精神上、肉体上所受的折磨,是无法以文字说得清楚的。关于这一点,古代如此,现代也不例外。因此,这首《减字木兰花》应将其视作爱国主义教材来阅读。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