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煞是什么意思(煞尾的读音是什么)
导语:词之章法(三)词之结:煞尾
第三节 词的煞尾
词的结尾也叫煞尾,一首词的结尾是很要紧的,它往往是点睛之笔。尾句要能收住全文,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味,所以词人们非常重视它,在句法上、音律上特别下功夫。姜夔说: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煞尾好象要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没有力量行吗? 他总结了几种结尾的情况和方法:
一、词意俱尽,点明主题。所谓词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词穷理尽者也。
刘克庄的《玉楼春.戏林推》全首八句,若单看前六句: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似乎只是在写忘了国家安危而沉浸于青楼酒肆的文人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然而,作者在词的结尾突然推出了“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两句,深刻犀利,使人猛醒,前面六句也有了着落。作者用尾句点明主题,告诉人们不要沉醉于颓废的生活而忘记了统一祖国的大业啊!
二、意尽词不尽,余味无穷尽。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
有的词也是在结尾处点明主旨,但写得不这样外露。他们用形象说话,显得感情更深更细。例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全首都在以杨花比离人,写得非常细腻缠绵,处处写花,但始终未出“离人”二字,直到结尾,说到被风雨击落的杨花化成了尘土,溶入了流水以后,才笔锋一转,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点破了题旨,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三、词尽意不尽,耐人寻味。非遗意也,辞中已仿佛可见矣。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更加含蓄沉郁。作者始而痛惋人民的苦难,继而表白统一祖国的急切希望,最后却说“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暮色笼罩中的大江虽然正使我苦闷,深山中却传来阵阵“不如归去”的鸟鸣。了解这首词的人,都说这结尾是消极低沉的,是作者孤独苦闷心情的流露。其实其中还有积极的一面。他虽然感到国势垂危如日薄西山( 江晚)而不免惆帐,但时刻不忘收复故土,重返家园,那深山中传出的“不如归去”的呼声,就代表着作者和去国离家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四、词意俱不尽,余意更深邃。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
贺铸《横塘路》用问答方式结尾:“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失意人的愁思比作烟草、风絮、梅雨,非常形象地加深了主题,很耐人寻味。柳永的《雨霖铃》以深情的问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作结,余意深远。这些结尾都是很有特色的。总之,词的煞尾大致是景结、情结两种。景结又可分为实景结和虚景结;情结又可分为寓情结和抒情结。 归纳起来有六种表现手法: (
(1)实景结:如欧阳修《采桑子》上阕结“垂柳阑干尽日风”,下阕的结:“双燕归来细雨中”。
(2)虚景结:如欧阳修《踏莎行》上片结“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下片结“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3)寓情结:刘克庄《沁园春》上片结:“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下片结:“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4)抒情结:如辛弃疾《满江红》,上片结:“笑尘埃、三十九年非,长为客”,下片结:“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5)亦景亦情:如周邦彦《兰陵王》中,上结:“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下结:“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6)亦情亦景:如梦窗《浣溪沙》,上片结:“玉纤香动小廉钩”,下片结:“春风临也冷于秋”。易安《浣溪沙》上片结:“梦回山枕隐花钿”,下片结:“黄昏细雨湿秋千”。 因此一首好词,开头、过片、结尾是一个整体,必须合起来品味,才能知道它的妙处。
五、词的十二种结尾
(1)、景结 景结含蓄朦胧,耐人寻味,唐宋词人多用此法。李白的《忆秦娥》其“西风残照,汉家陵阕”之结拍,气象雄浑,悲壮之极,冠绝古今。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小令如此,长调亦然。如辛弃疾的《摸鱼儿》结句:“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也是极为别致的。
(2)、情结 所谓情结,一般是指那些直接抒发情感的结拍而言的。景结含有余不尽之意以迷离称隽;而情结虽轻而显露,却能够以动荡见奇。特别是那些异常精警的结语,尤能给人以无穷的余味。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结,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之痛:“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堪称是“以动荡见奇”了。
(3)、情状结 此结与景结不同的是:景结是以自然景观作结,而此结则以人的情态作结。即词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巧妙的蕴于人物(往往是作者自己)情状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察,从而收到语短情长,余韵无穷的美学效应。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就是把将士的思乡与抗战的矛盾心情蕴藏于“人不寐,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的情状之中。 再如朱敦儒的《鹧鸪天》之结句“玉楼金阕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也是用的此法。
(4)、他意结 此结特点是:结句宕开。别拓新意,从而收到余音不尽的效应。如王沂孙的《齐天乐》本来是咏秋树秋蝉的,而结句却是“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皆用反面衬托,而情味更深。
(5)、议论结 以富于感情色彩的议论作结,不仅可以增加词的情致,且利于开拓新意。如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结句,掷地有声,使全词为之一振。
(6)、更进一层结 此结特点是:结句句意在前句(或全词)的基础上又深入一层,有时深化了主题,有时深化了情感。如晏殊的《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结句,就是加深了思妇离愁的别恨之情。
(7)、祁愿结 以美好的期待、祝愿作结,使词意增加绵绵情思,开拓新意。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之仪的《卜算子》:“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都有扩宽意境,深化感情的作用。
(8)、设想结 此结是一个假设复句,前一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句指出可能出现的结果。它同样可以起到扩展意境、深化词旨,加深情感的作用。 如韦庄的《浣溪沙》:“几时携手入长安?”
(9)、发问结 发问作结在词的创作中常见。它可以增加余波,引人遐想,发人深思。
(10)、反诘结 反诘就是明知故问。问话本身已有答案,其目的在于加强肯定的语意。如白居易的《忆江南》:“能不忆江南?”意为特别追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春景!为什么要“忆”呢?除了往昔的美好,应该还有现实的苦闷。所以这一反诘,意蕴也是十分丰富,耐人寻味的。
(11)、问答结 此结同前面两问不同,它是前问后答,有问即答。它往往是先用问句将词意一振,放纵开去,然后以答作结。这样,不仅使词意跌宕有致,且可将词人所要肯定的情意突出出来,给人以更为鲜明、深刻的意念。 如贺铸的《横塘路》:“试问闲愁都几许?…。
(12)、比喻结 以比作结的词在唐宋词中尤不乏名篇佳句。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完)
真心想学填词的诗友,请加关注。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