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黛之争是什么(钗黛不同)
导语:钗黛之争:浓淡皆宜,各有颜色
钗黛之争,自作品问世以来恐怕就从未停息。除了普通读者,学者大家们也都曾公开表达过自己对这两位女性的偏好,比如胡适评林黛玉“刻薄小气”,周汝昌称她“太自我、太狭小,没有世界天地”,张汝执赞宝钗“才德兼优,此书中一大醇人”。自然,喜好本是个人之事,这些评价并不会因为评价者的身份地位而增添什么权威性。倒是有心人或可从这些评价中探寻评价者个性观念的蛛丝马迹。
林黛玉是诗人气质,这是她的人物底色,所以她来自天上,又返回天上,期间的过程注定要有痛苦为伴,一个不会愁苦的诗人,是无法可想的。按照作家残雪的说法,艺术是灵魂对肉体的复仇。对黛玉而言,她水一样纤弱的小姐身体和酒一般浓烈的诗人灵魂之间存在剧烈的冲突,体现之一就是别人眼中她标志性的“刻薄”。在她之前,“佳人”和“刻薄”两个字几乎是绝缘的,好像轻言慢语、温和娴静才是佳丽,再退一步,豪阔大度也是巾帼,“刻薄”两个字却总不免让人想起尖细嗓门的碎嘴妇人。
但作者偏偏把这个词和林黛玉联系在一起。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丫鬟小红也说“林姑娘嘴上又爱刻薄人”,即便是后来与她成为知己的宝钗也曾戏谑她“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一眼看去是“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病西施,但开口时言语中总带着三分凌厉之气,对人对事总往要害处使劲,两相对比有一种强烈的反差。王蒙先生说她“并不忠厚”是很对的,因为她骨子里 ,精神上,并不是一只柔弱的雀鸟,而是万里长空的自在游隼,很有一股孤傲凌厉的劲儿。
林黛玉的“尖刻”并非来源于她的无知狭隘,不是因为不通人情世故。首先她是敏感的,有人认为她敏感且自卑,但其实她的敏感更应该带着傲气,这种骄傲部分来自容貌才情,部分来自家世。敏感且高傲,前者将这世界放大数倍在她眼前,让她体察常人一般感觉不出的种种细腻曲折,后者让她不惧怕表达由此产生的一些感受,即便可能会令人反感。所以很多时候,她比薛宝钗敢说,因为她更少顾忌。
张岱认为“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林黛玉的直言快语,可以算是她的“癖”与“疵”,但也或许从中才见“真性情”,这是一种文人骚客的风流性情。
如此再看宝玉将黛玉引为知己,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么一个在贴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联的房间里片刻也不愿待的人,对于黛玉身上的旷逸之风,不随流俗,想必是十分欣赏的。
初读《红楼梦》而喜欢林黛玉的,或许很大概率不会喜欢宝钗。钗黛之争一开始就将她们放在了对立面,认同黛玉率直的读者可能会因为宝钗“心机深重”的形象而对她无甚好感。但是细读第五回,太虚幻境薄命司中,作者将薛宝钗的“德”与林黛玉的“才”并列,置为十二钗之首。一个被作者认为有着“大德”的人,又怎么会如宅斗剧中设定一样只用“心机城府”就可以概括?
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薛宝钗占得的花名是牡丹,附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注有“群芳之冠”。牡丹雍容华丽,的确与宝钗的端庄贵气十分相称,但除此之外,牡丹也是一种高洁品格的象征。
传说女皇武则天曾在冬日下令命百花齐放,众花不敢不从,唯有牡丹不畏权势,坚决不开,武则天大怒之下命人焚烧牡丹,弃之荒野,谁想来年春天牡丹依旧盛放,众花叹服,尊为“百花之王”。周敦颐将牡丹视为富贵之花,但牡丹非但不贪慕权势,反而坚贞高洁,不逊花中君子。从此处可以看出,作者将牡丹许给宝钗也暗含对她品行的高度肯定。
再看正文第十八回元妃省亲 ,命众姊妹作诗,在薛林二人的诗后有一条脂评:“末二首是应制诗。余谓宝林二作未见长,何也?该后文别有惊人之句也。在宝卿有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脂砚斋认为宝钗的应制诗作的不好,是因为她“不屑为”,是不屑于向权贵人物歌功颂德,高唱赞歌。
再有第五十六回回目,作者给宝钗的一字评语是“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圣之时者也。”若宝钗乃一贪恋富贵权势或心思阴暗之人,如何能当得起这一“时”字?
事实上,宝钗的宽厚大度,她的处事周密,言行得体,不是出于什么阴谋论的心机城府,反是由于她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而不会陷于人情纷扰,眼底空空,游刃于贾府复杂的利益网才不至于迷失自我。大部分时候她都只想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洁身自爱,在与他人 画出的清晰界限内“珍重芳姿”,好比高山上的终年积雪,散发莹莹寒意。说她“无情”,不是铁石心肠冷酷狠毒,而是没有痴男怨女的凡尘私情,是清醒之人置身事外的冷冽气质,是在混沌世界中拨云开雾的玲珑通透。
所以宝钗看似入世,实则出世,她明白一切过眼皆散,对人对事理性而冷漠,雪洞一样的房间里只是数枝菊花点染其中。黛玉却正相反,看似出世,实则入世,还泪是她前世的执念,宝玉是她一生的心病。身为“情情”之人,潇湘妃子即便对着落花也能投入十足的痴情。
这二人一如冬日,一如夏日,实际上又是同一类人,只不过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方式践行各自的“道”。同样是善于洞察人心世故,宝钗选择收敛锋芒,藏愚守拙,黛玉则率性而为,热烈而真挚。同样怀有不俗的胸襟气魄,宝钗是达则好风借力上青云,穷则芒鞋破钵随缘化,而黛玉追求至情至性 ,追求自由而纯粹的爱情。至于同样的傲气风骨,宝钗有“皮里春秋空黑黄”,黛玉则有“孤标傲世携谁隐”。
钗黛 合一,恐会是世上完人。但如此毕竟也就无趣,不若还是一钗一黛,一淡一浓,各有颜色。
本文内容由小里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