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邳州水库在哪里(邳州水灾情况)

导语:邳州旧城考之三:水沉下邳与旧城规模 | 作者 顾勤功

水沉下邳

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郯城发生了8.5级大地震。地震波及周边数百里,下邳段的黄河大堤严遭损毁,致河水横溢。七月十一日夜,上游的花山坝不堪客水之压,轰然坍塌,滚滚而来洪水把城南门外的黄河大堰,撕开了一条数丈宽的口子。黄水从“天”而降,坐落于黄河堰下,低于河底十余米的下邳城,顷刻间就不见了踪影,原州城处只留下约五十平方里的旧城湖。那些记载邳州历史的典籍资料也随着楼台亭榭一道陷入了地下,自此,曾作为“封国故都”的千年古城——下邳,就不复存在了。

  水沉下邳之后,清政府于旧城南二百米处黄河堰下(今古邳镇)设州衙,但仍处洪水走廊之中,官兵民众虽年年固堤防范,有时还是难免河决城淹。到了康熙二十八年,知州黄日焕具文上报朝廷,欲重新勘地建造新州城。为此,康熙帝诏令拨国库白银四万两,重新选址,于洪福山南(今邳州市邳城镇)建新州城。从此,新州城曰“邳城”,原州城叫“旧州”。

  惜哉!若州城不陷,史称“东徐州”的下邳,今天则和南徐州(安徽宿州)、北徐州(今天的徐州市)一样,属同级别的地级市,而我们这些居住在城湖周边的黎民百姓定是下邳市的常驻市民。

旧城规模

  水沉下邳,迄今已三百五十余载,当今人谈到城陷前是个什么样?地标性的建筑物以及景点有哪些?地处何方?则众说纷纭,有的甚至不顾史实,东挪西移。例如:有人说,季运隆所写八景诗中的“官湖”就是今邳州市的官湖镇;张良博浪沙锥刺秦王未遂,不可能避难戒备森严的下邳城,应该是不引人注意的乡下;张良拜师三进履的“圯桥”在邳北岔河镇的母猪河上;有的说石崇花园在泗水之南的姚集境内……这些说法与流传于下邳周边的说法大有出入,到底孰是孰非?只有证据才具说服力。要想弄清古迹遗址大体方位,防止以讹传讹,在无实物为凭,文字作证的情况下,一是要根据当地传说;二是注重实地考察;三是搜集证据(比如,明代周谊所作的《葛峄山赋》就可证“圯桥”是在下邳而非母猪河上。当然还有古代诗人游圯桥时留下的诗篇为证。如李白的《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元代诗人贡师泰的《晚泊邳州》、明代诗人袁宏道的《经下邳》等,诗中均将圯桥定位在下邳;四是利用综合研判等方法,尽量得出一个较为可靠的答案。

  从已陷州城遗址看,该旧城南北略长于东西,粗略估算一下,旧城外郭①周长约为:(3.5+3)×2=13(里);至于内城,深陷水下,未留痕迹,无法勘测。按孟子《公孙丑下》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的比例推算,其内城周长大约在4(里)左右。

  下邳城的内城墙因陷水底,是否为砖石结构,无法查考,不得而知。而外城为夯土城墙(从未沉的西关处可以看出)。当时,为了抵御外敌入侵,防范洪水涌城,城墙建得又高又大。建墙时是就地取土,城墙筑好了,池(护城河)也就挖好了。从未沉的西关城墙遗址看,原城墙高约三丈,墙基宽(依现居住废城墙上居民住宅长度看)六丈余,顶宽过丈,可见当年外城工程之大。

  下邳古城建有四大门和四角门。无论是大门、角门,都建有门楼。这些门楼又称敌楼,可供守城士兵居高临下瞭望敌情、传令防御、指挥作战……还可以放置器械、物资或供休息的地方。而角楼是建在城墙的四个拐角处,其作用是弥补四大门楼上瞭望死角的不足。

  城的南门距泗水大堰(后称黄河大堰)约二百米,门前大道直通河边码头。南门为正门,是城之门面。因此,建造的较为讲究,岩石作基,青砖为墙,城门上建有门楼,门楼墙面用白膏泥③勾抹,远远望去,青瓦白墙,十分醒目,故曰:“白门楼”。也就是当年曹操攻占下邳,处死吕布④的地方。

  注释:

  ①外郭:郭,城郭。外郭,即外城墙。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此语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像三里的内城,外城约为七里。

  ③白膏泥:古时在无水泥可用的情况下,古人将石灰和豆汁、糯米浆放一起调和成膏子,粘合性能极好,供勾缝或涂墙用。

  ④处死吕布:当年,曹操攻占下邳,活捉吕布,在白门楼上用白布将吕布系死(吊死),流传至今的“吕布系死白门楼”,就是这个地方。

本文内容由小婷整理编辑!